聖伊利莎白修道院(St. Elizabeth Convent) 由數座白色的建築物所組成,外型雖然不算宏偉,但秀麗悅目。金色的洋蔥頭和十字架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白色的教堂襯托藍色的圓拱頂,份外耀目。
蘇聯解體後,許多新建的東正教教堂都風格迴異,如聖靈大教堂(Holy Spirit Cathedral) 採用了巴洛克式建築風格。;但始建於1999年的聖伊利莎白修道院
(St. Elizabeth Convent) ,依然是傳統的俄式東正教教堂模式。它像歐洲的天主教堂那般巍峨宏偉,教堂頂部有金色的洋蔥頭標誌,教堂沒有座位,會眾只能站著崇拜,東正教堂的內懸掛的「聖像」(icon)是傳統的模式。
東正教的聖像有好幾個特色,第一,它們都是金碧輝煌,由於從前保存圖畫不易,人們往往將金屬鑲在圖畫上面,一個人像只能露出臉和手。可是,這樣金屬就只遮蔽了大部份畫面,為了營造美感,金屬反客為主,變得十分精雕細琢,這種鑲鉗金屬的繪畫名為 Riza。本來加上金屬只是為了實用價值(保護圖畫),在喧賓奪主下,金屬卻意外地為聖像添上神聖的光輝,令其氣派更為莊嚴。
第二,很多東正教的聖像都沒有表情,彷彿神與聖人都遠離人世間七情六慾,沒有喜樂,也沒有哀傷,相反,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中,聖母抱著垂死耶穌那一尊像,卻充滿著澴烈的悲情。初看東正教聖像時,不禁懷疑這種風格能否恰當地代表對世人充滿悲憫之心的上帝,可是在細心一想,也許至情至愛,是無聲勝有聲、盡在不言中,西諺亦有云:「欲哭無淚。」(sorrow is too deep for tears)天若有情天亦老,上帝又豈是無情呢?
第三,東正教的聖像充滿高度濃縮的象徵,例如一個圓屋頂就表示了整個教會,一個門口就代表了整座建築物,一座建築物象徵了整個城市,在畫中許多看來簡單的東西,其實都有很深刻的象徵意義。
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和善、有禮和端莊的修女。她帶我們參觀了修道院的教堂,洗禮室和聖像製作室。她向我們詳細講解,協助我們了解修道院的情況。雖然有時我們聽不懂,但我們仍努力去了解。
教堂內的佈置很簡潔,主要以聖像畫作裝飾,亦有數幅浮雕壁畫。在主教堂的入口處有一間小賣部,遊客可在那裡購買修道院的紀念品。
聖像製作室 |
成人洗禮池 |
嬰兒洗禮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