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時,我們驅車前往薩拉熱窩(Sarajevo) 市內觀光。
薩拉熱窩(Sarajevo) 是波斯尼亞的首都,亦是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薩拉熱窩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薩拉熱窩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紀後期為止,薩拉熱窩都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薩拉熱窩"Sarajevo"在土耳其語中是「美麗宮廷」的意思。15世紀中期,一名土耳其將軍穿越山谷來到波斯尼亞河支流米利亞茨卡,一座木橋連接兩邊河岸,左岸建起清真寺,右岸建起市集,宮廷開始美麗起來,就成了今日薩拉熱窩的雛形。
迷人的山峰,綠蔭的原野出現在這個東西文化的交匯處,波斯尼亞一直在拜占庭、天主教、土耳其及奧匈帝國的勢力範圍內,因為眾多的歷史因素形成了一種包容的文化。這種文化可惜在1990年被打破了,一場慘烈的戰爭摧毀了不少珍貴的文物,更重要是屠殺了許多無辜的性命。
今日來到波斯尼亞,街上的建築物修復了,但一顆顆被戰禍衝擊的心靈卻無法痊愈,那是難以啟齒的痛,我在街上望見一手持木杖的老婦在凝視地上有如花瓣的孔,那是1992年薩拉熱窩炮戰遺下的產物。花本是美麗的,高尚的,今日在薩拉熱窩街道上見的卻是殺人武器的產物,那婦人凝視地上後再含淚舉頭望晴空,可以想像那場戰爭奪去摯親的感受。
Miljacka River |
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薩拉熱窩的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奧匈大公被暗殺而爆發,暗殺的地點就在拉丁橋(Latin Bridge)。這一條橋是全市最舊的橋,從1541年的文獻中已經記載了它的存在,這條橋初時以木建成,但宮庭則記載它於1565年由一位貴族以石建成,於1791年的一場大洪水中橋身嚴重受損而被當地的商人修復。
1914年,剛剛擺脫土耳其五百多年統治的波黑人,不堪忍受再度成為奧匈帝國的屬國,民族主義怒火直指維也納。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在塞拉耶佛市中心拉丁橋附近開槍射殺奧匈帝國皇儲(Prince
Gavrilo)斐迪南大公,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南斯拉夫時期,普林西普被當作民族英雄,拉丁橋改名普林西普橋。波黑獨立後,這座橋改回原名拉丁橋。
橋的街對面為一戰爆發博物館,博物館外的牆貼了很多昔日的圖片,包括皇儲舉行葬禮和兇手的圖片,博物館內存放了昔日史料。
博物館 |
遇刺位置 |
皇儲舉行葬禮 |
兇手 |
橋的另一端便是滿布彈孔的國家圖書館(NUBBiH,Nacionalna
i univerzitetska biblioteka Bosne i Hercegovine)。圖書館修建於1891年,是奧匈帝國統治時期薩拉熱窩規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當時曾是市政廳(city
hall)。波赫戰爭期間圖書館嚴重被毀。從92年到96年塞軍對薩拉熱窩進行了長期的炮擊,成為了史上最長時間的封鎖圍城,而圍城的火力集中在一些較大的建築物。
1992年圍城的一個晚上,三百萬藏書全被焚毀,成為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2014年5月9日,圖書館重新開放。
市內形似法國巴黎聖母院的薩拉熱窩聖心主教座堂( Katedrala Srca
Isusova )最吸睛,它是薩拉熱窩的一座教堂 ,也是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最大的教堂 。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薩拉熱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聖心主教座堂位於薩拉熱窩的舊城區。 教堂開始建設與1884年8月25日,竣工於1889年8月。
教堂是薩拉熱窩的城市象徵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