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殿 (Konstantin Basilika / Basilica of
Constantine Protestant Salvator - church) 是君士坦丁大帝舉行加冕大典之處。西元16年,羅馬人在Mosel河邊畫出一個2平方公里的正方形,在四周建設城牆,特里爾城的故事便由此展開。285年西羅馬帝國把特里爾選爲首都,君士坦丁大帝在306至316年間在此執政,當年皇帝的寶座就設在這裏,墻壁內和地面下都裝有古代的暖氣設備。特里爾踏入她的黃金時代,當時有第二羅馬之稱。原本君士坦丁大殿旁邊還有其餘建築物,組成一組王宮建築群,但已不復存在,大殿是僅存的建築物,却保存得相當完整。大殿高30公尺、長67公尺、寬27公尺。中世紀曾是特里爾大主教的府第,19世紀中葉起,又成為基督堂。君士坦丁大殿於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
所謂「選帝侯」(Kurfürst),是指擁有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利的「諸侯」。這是【德國】歷史上的特殊制度。此制度嚴重的削弱了皇權,也造成【德國】歷史上政治的分裂。初期只有七位,分別為「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帝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滕貝格公爵」、「勃蘭登堡藩侯」。事實上,七選侯選舉出來的人只能稱「羅馬人民的國王」,只有經過進軍【羅馬】,並由「教皇」加冕後的「羅馬人民的國王」,才能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所以應稱「選王侯」,而非「選帝侯」。
選帝侯宮(Kurfurstl Palais) 位於君士坦丁大殿隔壁,它是一座華麗的洛可可式建築物,17世紀時的選帝侯宮,由大主教擁有。當時的大主教同時也是選侯,擁有推選國王的權力。大主教改建君士坦丁大殿,讓內部跟府第相通,改建的部分後來於19世紀拆毀,大殿才還原成完整的建築物。而選帝侯宮現時則由政府部門使用,不作開放。前面的花園非常漂亮,裏面有各式花圃、雕像和噴泉。從這裏可沿著古城牆繞到凱撒浴場。
Kaiserthermen浴堂是特里爾第二大浴堂,長250米,建於四世紀初期,為羅馬帝國第五大浴堂。浴堂從西到東建有更衣室、運動場、冷水浴室、暖室和熱水浴室。浴堂後來改建為兵營。經過歲月洗禮,現只留下19米高的磚牆,因用作為中世紀城市防守牆的而得以保存下來。但遊客可以從下水道進去參觀。不過裡面一片漆黑,雖然有微暗的照明設備,但很難看出什麼名堂來。特里爾政府特別在遺跡旁興建了一棟紅色建築。遊客可登上高處,由上向下觀看整個浴堂的全貌。
在城外不足一公里處是古鬥獸場遺址 ( Amphitheater
),觀看鬥獸是羅馬人最熱愛的娛樂節目,所以在大部分羅馬城市都設有鬥獸場,鬥獸亦反映羅馬嗜血的一面面,雖然現在鬥獸場廢棄,片片腥紅已換上草被,兩萬個座位不再叫喊沸騰,但從遺址中環望依然可見昔日輝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