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湟川三峽




湟川三峽位於廣東省清遠市西北部連州,從連州市區到龍潭鎮的連江河段,全長20多公里。三峽是羊跳峽,楞枷峽和仙女峽。

【羊跳峽】是連江各峽中最短最窄的一個峽,長不足一公里,岸寬僅30餘米,驚羊可一跳而過。傳說有一只山羊居住在順流而下的江水右邊,每天必須跳到左邊的山上吃草。有一天,當它 跳過峽 時,一聲巨響,山崖塌落。山羊無法再跳回家裏,便天天站在左邊的山頭上,年復一年化為一尊石像。相傳左邊山上那塊很像山羊的石頭,便是當年渴盼回家的山羊。所以這裏稱為羊跳峽。

【仙女峽】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美麗的七仙女在天上看到了連州湟川景色清幽,河水清澈,便相約七月七晚上偷下凡到湟川戲水。借著月色,她們沈浸在湟 川,玩 正濃時,電閃雷鳴,烏雲遮月,一陣狂風襲來,帶走了6個仙女,漸漸地烏雲散去了,只見年齡最小的仙女在霧氣繚繞的河面上尋找失散的仙女姐姐,淚水模糊了她雙眼,掉到了河裏 ,變成了七夕水 。她 哭累了、走累了,站在湟川河邊等待姐姐的出現,最後化成了石像,這便是仙女峽了。

【塄伽峽】以奇偉峻峭著稱。峽山上有一塊酷似貞女的巨石,故又稱貞女峽。此峽向來是連江水道的咽喉,流水喘急,轟然若雷。唐代文豪韓愈被貶陽山縣令時,曾遊歷至此,寫下《貞女峽》一詩。詩曰:“江盤峽束春喘豪,雷風戰鬥魚龍逃。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千里翻雲濤。橫浪卓龍相搏擊,奔濤急疾聲怨號。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

據史籍記載,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五月,連日傾盆大雨,連江水位暴漲,連州城一片汪洋。洪水過後,楞枷峽河道淤塞,連州自此蕭條冷落。十八年後,楊榕走馬上任連州太守,即令才思敏捷的司法官李華治理水害。當時火藥尚未普遍應用于開山炸石,他博采眾議,制訂“上以火攻,下以堰取”的方案:先在上游築壩攔河,蓄水備用;再於冬季在礁石四周堆滿乾柴枯草,點起大火;猛火過後,立即開壩,熾熱的岩石被冰凍的河水沖刷,裂聲如雷,碎石騰空;隨後組織民工開挖、清理河床。經過三個隆冬反復多次施行,終於把楞枷峽開通,連州重又興旺。現在峽壁上仍留有宋吏部侍郎張栻手書“楞枷古峽”四個大字。大字旁的幾排小字,就是記載當時開峽的情景。

湟川有八景,即巾峰遠眺,圭峰晚靄,秀岩滴翠,雙溪春漲,楞伽曉月,龍潭飛雨,昆湖疊獻,靜福寒林。

湟川文化有文字記載源于漢朝元鼎五年秋,漢武帝遣伏波將軍路博多、會樓船將軍楊朴等出桂陽下湟水(湟川),追殺呂嘉、嶺表悉平。從此,湟川文化開始衍播。湟川八景之一的雙溪春漲處,宋代紹興年間連州知州王大寶所建的雙溪閣依稀可見;楞伽峽北岸陡壁,刻著“楞伽古峽”4個一尺見方的大字,旁邊還有一片斑駁的依稀可認的小字,記載著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冬,司法官李華和當地“智叟”張淵採取“上以火攻,下以堰取”開鑿楞伽峽的事蹟。過了楞伽峽,你會看到江邊一個天然戲臺,據說當年這裡的戲班不斷,過往的船隻密密匝匝泊在江邊看大戲。過了三峽,山谷洞開,平田數頃,嶺半懸流飛瀑如下雨,這就是著名的湟川八景之龍潭飛雨,旁邊有一“龍宮寺”,韓愈貶陽山令時,夜宿龍宮寺,留下《宿龍宮灘》刻在崖壁上。

20161018日,早餐後,我們從連州大酒店出發,驅車前往龍潭度假區。


龍潭度假區是粵北的一個具有知名品牌的生態旅遊區,旅遊設施齊備,有客棧,餐廳,碼頭,表演場地,生態旅遊徑等;還有售賣土產的小攤檔。

抵達龍潭度假區後,我們在區內的碼頭登船,展開湟川三峽之旅。

今日天不造美,全日下大雨。幸好雨中的湟川三峽別具另一種美態。

由於時值秋天,所以看不到澎湃的飛瀑,但沿途景色尚算優美。沿河茂林修竹,河畔古樹郁郁蒼蒼,奇泉怪石錯落, 摩崖石刻隨處可見。

韓愈亭








貞女石


沿江而行,可見到江邊岩石中有一處天然的大戲臺。古戲臺位於楞枷峽和羊跳峽之間。相傳當年李華開楞枷峽成功,人們便聚集在這裡利用這個天然的戲臺唱戲慶祝,南來北往的船隻也停下來觀看。後來,這裡逐漸成為來往船隻歇息的地方。一到晚上,人們便在戲臺上掛起漁鄧、火把,唱起戲來。據說到清朝時,已有專門的劇團在此演出。


在江畔有一人頭岩,遠看像一個外國人的側面,容貌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鐘乳石通常在熔洞才可看到,但在湟川三峽經常可看到懸垂的鐘乳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