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山西之旅 (6) ---- 五台山大螺頂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间,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它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與尼泊爾籃毗尼花團、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斯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1992年 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1月 國家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59月五台山透過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096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故稱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頂海拔3,058公尺,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台山的五座大高峰,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75)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台山共有寺廟300余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目前台內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架構建築。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台山五大禪處」。台懷鎮是寺廟集中分佈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相傳五台山是文殊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歷史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裡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來此朝聖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每逢盛夏,海內外游人香客前來遊覽觀光、燒香拜佛、絡繹不絕。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曾多次到訪。楊五郎和順治帝也是在這裡出家。

五台山現有建築比较完整的寺院95座,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6處,包括南禅寺、佛光寺、顯通寺、廣濟、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縣)。從宗教活動場所的角度,被公佈為全國重點寺院的有11處,包括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廣宗寺、廣仁寺、大螺頂、觀音洞。

五台山佛教組織以寺院為單位,按佛教傳承之不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青廟亦稱和尚廟,僧侶大都為漢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稱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屬於青廟。黃廟亦稱喇嘛廟,屬於藏傳佛教。五台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五台山有黄廟8處,即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


我們抵達五台山的當天,由於已是下午6時,天色已黒,不便登山,所以我們在山腳的賓館渡宿一宵。

第二天,吃過早餐後,我們沿大智路的1080級石階登山,目的地是大螺頂。今天的天色不佳,大霧,四周景色看不清楚。觀景臺的欄杆掛滿連心鎖。


雖然是晨早730分,但大智路已擠滿登山人士,僧人,喇嘛和信眾。在路的兩旁,有多名乞丐向途人乞錢;間中亦有僧人和喇嘛向登山人士討錢。一路上,我們看見很多虔誠的僧人,喇嘛和信眾,三步一拜的,拜至大螺頂。

約一個小時後,我們登上大螺頂。大螺頂上有多座殿宇,最多信眾的是五方文殊殿。
















參觀完大螺頂,我們乘索道下山,霧開始散去,景色較清晰。約10分鐘後,我們抵達山腳的索道站。索道旁的數十個小攤檔已開始營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