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山西之旅 (15) ---- 臨汾堯廟




堯廟始建於晉代,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後經唐、元、明、清歷代修建,不斷擴大。堯廟舊址在汾河以西,,西晉元康年間遷至汾河東岸,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658年),廟址由府城西南遷至城南現址。堯廟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衣冠文物史的國祖廟,俗稱三聖廟,是中國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堯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平陽成為華夏衣冠文物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廟內前面有東西朝房、光天閣、堯井亭,後面有堯宮、舜宮、禹宮、萬壽宮,最後是寢宮,東西兩邊還有許多房舍、庭院。據史傳,堯廟規模最大時佔地七百八十餘畝。
 
 


進了堯廟,首先看到的是秀麗的五鳳樓。它始建於唐代乾封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樓高十九點三米,三層十二檐,樓底有磚建窯廊三孔,有直通三層角柱十三根,甚為雄偉。樓頂直立陶人三十餘個,陶獅為中,風吹可上下走動,十分美觀。據說,堯王常同他的四個大臣(既兩位宰相。兩位閣老)登樓遠眺,而當時人們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為“五鳳”,並有“一鳳升天,四鳳齊鳴”之說。“五鳳樓”之名便由此而來。


五鳳樓的後面有堯井亭。該亭始建於東晉太寧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亭為六角高檐樓閣形式,小巧玲瓏,非常別致。亭中水井據說是堯王親手所掘。井的直徑八寸,井壁為兩層,外層有卯榫磚九塊一圈,疊圈砌成。相傳堯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仍清冽可飲。

 


 廣運殿亦稱堯宮,是召見眾臣共商國是的地方,也是廟內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顯慶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殿高二十三米,通進深二十六點三米,通面寬四十三米。殿內有十二米通頂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細,獅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實為國內罕見。大殿龕內,有高達二米八的唐塑堯王像,兩邊站著兩位宰相和兩位閣老。堯王,據說姓伊芳,是堯廟南八里伊芳村人。伊芳村現尚存刻有“帝堯茅茨土階”的石碑。相傳堯王以前就住在土階上的茅草屋子裡。《韓非子 . 五蠹》中寫道︰堯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調味,用土缸盛飲水,粗布僅掩身體,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爛不堪不換。可見堯王的生活十分艱苦。


 
廣運殿后是寢宮,始建於唐代麟德年間,距今約一千三百多年。宮龕內塑有堯王和其夫人的像。據說堯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於姑射山中。山上現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鏡石(約一畝多大)、梳妝台等。


堯廟景區主要景點簡介

龍鳳之脈
堯宮通道中間由龍鳳圖案刻製的中軸線叫“龍鳳之脈”,從大門開始一直通到廣運殿,長達300米。龍和鳳均為堯時期的圖騰,也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標誌,這裡的龍鳳之脈就是中國最吉祥的龍鳳通道。
 

 文物雕塑

陳列於堯宮通道兩旁的器物是1978年陶寺遺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展示  700年前我們祖先的生產模式,其中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禮儀用品和樂器等。這些文物石雕生動地展示了堯時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堯廟更具有歷史實證和文化內涵。
儀門
“儀門”就是禮儀之門。古時拜謁和祭祀帝堯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處,必須“整冠彈塵,端莊儀表”,然後恭恭敬敬的嚴肅前行。儀門門額上的“衣冠文物始祖”題詞,是對帝堯創始衣冠文物政治的最高評價。儀門背面題詞“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為堯殿題寫的門匾,意為堯的功德象日月光渾潤澤四方萬民。

五鳳樓
“五鳳樓”始建於唐乾封年間(西元666年),是堯廟宮內歷盡滄桑劫難而倖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築,系明清時其的建築風格,為重檐歇山頂式,二層有邊梯可上。
“五鳳樓”亦稱“光天閣”,意為帝堯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萬民之福。人們把堯與他共同開創基業的四位大臣譽為“五鳳”,在堯廟築樓經念,遂有“五鳳樓”。此樓象徵君臣團結,天下大治。唐以後歷代築城建殿時都設“五鳳樓”,以示河清海宴,國泰民安。 “五鳳樓”下層三孔磚券門洞,直通“廣運殿”。古代祭祀帝堯時,君主從中間步入,文武大臣從旁洞通行。
堯宮古柏
堯井四周有四棵滄桑的古柏,西側這兩棵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樹中又長出一棵楸樹和槐樹。

柏抱槐,每年四五月間,柏枝叢中盛開紅色楸花,游人無不稱奇。柏抱槐據傳是600多年前從西安慈恩寺移植而來,每逢夏初,柏樹從中槐花盛開,芳香四溢,甚為可觀。

東側這兩棵古柏,一棵叫“鳴鹿柏”,一棵叫“夜笑柏”。傳說唐代在寢宮雕塑帝堯與夫人鹿仙女的聖橡時,突然跑來一對梅花鹿在柏樹下歡蹦鳴叫,故稱此樹為“鳴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樹杈,長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時一僧人從印度移植而來,晝伏夜長,樹壽綿長,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發出沙沙之聲,頗似人的笑聲,故稱“夜笑柏”。


蟠龍圖雕
鑲在堯殿月台台階上的這個“蟠龍圖雕”,是根據1978年陶寺遺址出土的禮器彩繪陶盤上的蟠龍畋象放大製作的,這貼畫蟠龍畋是我國最早的龍的圖案,被稱之為中華第一龍龍型簡潔古朴,龍嘴銜含稼禾,反映了人類對農業衣冠文物的追求與崇尚。

廣運殿

“廣運殿”亦稱堯殿,是帝堯召見群臣的殿堂。殿寬9間,進深5間,周設圍廊32間,內外共計77間,高達27米。廣運殿取廣以配天,運以配地之意,故曰“廣運殿”。殿前彩樓兩旁懸有“民無能名”四個大字,語出《論語。泰伯》,意思是說帝堯功德無量,民眾簡直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讚頌他。堯與四位大臣的銅象是2003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儀祥慈的帝堯坐像高達5米,形象逼真樸實的四大臣聖像高達4.1米。

堯是五帝之一,姓伊芳祁,名放勛,13歲被封到陶地任職,15歲被封到唐地為唐侯,因而亦稱陶唐氏。堯16歲被推為首領,在位90年,他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欽定曆法,廣鑿水井,推進農耕,用古朴的科學推展了人類的進步;設立華表木”“敢諫鼓,實行禪讓,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眾,協和萬邦,創堯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贊堯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帝堯高壽114歲而終,至今民間將高壽者亦稱為堯年
堯兩側與堯並稱為“五鳳”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堯時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兒。后稷,是主掌農業的大臣。羲和,堯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掌管曆法的官兒。皋陶,堯時期任大理之職,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執法如山,公正廉明,據說“畫地為牢”就是他民明的。
祭祖堂
中國人自古以來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堯舜禹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是偉大的先祖。堯廟祭祖堂是炎黃子孫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著堯舜禹君臣後裔姓氏牌位,涵蓋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脈,尋到血緣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堯典壁”廊
“堯典壁”位於堯宮東側,南北長達300米,高3.3米,鑲有碑石380塊,鐫刻3萬餘字,是全國第一座雕刻堯、舜、禹歷史文獻的紀念壁,歷史文化價值極高。碑文內容由南往北伸展,圖文並茂,共分為13輯,即︰《尚書。堯典》、《堯典圖說》、《尚書。舜典》、《舜典圖說》、《尚書。大禹謨》、《大禹謨圖說》、《尚書。禹貢》、《禹貢圖說》、《帝王贊堯》、《先賢詠堯》、《本紀堯傳》、《典籍評堯》、《史載記堯》等。“堯典壁”是一部三聖功績的精化史,“堯典壁廊”被譽為“天下第一廊”。

華表

堯殿兩側木樁,是堯設立的“誹謗木”,亦稱華表木。《辭海》記載︰“華表,亦稱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樁”。堯是開啟華夏衣冠文物的賢明君主,設立誹謗木正是要博納眾諫,廣泛聽取民眾意見,以便改進朝政。為了打消大家的顧忌,達到言者無罪,暢所欲言,就特意樹起了這一誹謗木。可以說,“誹謗木”是體現堯民主政治的初評。隨著時代的推移,誹謗木演變為雕刻精細的石柱,形成蟠龍纏繞的華表,但已失去帝堯設立誹謗木的本意,成了歷代帝王皇宮的裝飾物和帝王尊嚴的標誌物。
華表為堯所創,始於堯都。2001年我們在堯都廣場築建了堯都華表,高達21米,寓意21世紀;柱身蟠曲著中華世紀龍,蒼勁威武,頂端的沖天吼,生機勃勃,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底座有長城圖案和黃河壺口瀑布圖案,象徵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社稷永固,為中國第一華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