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山西之旅 (3) ---- 大同九龍壁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即建築物大門外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牆壁,俗稱照牆、照壁。影壁是由“隱避”演變而成。門內為“隱”、門外為“避”,以後就慣稱影壁。

目前,中國内共有四座九龍壁(山西大同市,江蘇無鍚市,故宮和北京北海公園各有一座)。其中故宮內的九龍壁、山西大同的九龍壁、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合稱“中國三大九龍壁”。

山西大同的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闊2.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佈著9條飛龍。 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因礡,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此璧比北京北海的九龍壁要早350多年,而且體積等於北海九龍壁的4倍,是全國最大的九龍壁。

每當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涂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巨龍彷佛衝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

九龍壁前有一個水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8米,中段有石橋讓行人穿行。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一幅活生生的“游龍戲水”圖。











九龍壁的來歷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后,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拱衛中央。

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叫朱桂,從小被立為太子,但他從小不讀詩文,秉性愚頑,脾氣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出來。年近二十,朱元璋見他無才無德,廢其太子之位,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裡,經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據說這位愣怔王到了六十歲,還經常穿窄衣,戴禿帽,在戲院子看戲,一高興就到后台妝扮成打號號的小兵親自登台,一有空就帶幾個護衛架鷹走犬,到小南街一帶尋舋鬧事,調戲良家婦之,活像一個地痞。

代王的妻子,是大將徐達之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丑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待女滿臉涂上鍋底黑,發洩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元璋廢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繼承王位。代王聽到這消息后,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帝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宮殿修好以後,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閒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大同的皇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並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召來,命他們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濃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龍壁全國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後,九龍壁建成。端禮門外懸燈結彩,鼓樂齊鳴。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果然高碩雄偉,輝煌奪目。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兩條金色臥龍,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回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雲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著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
  
愣代王高興得愣性大發,狂飲一番,大聲叫好。一會兒,濃雲密集,天空陰沈,下起雨來。代王命人秉燈點燭,不一會紅燭高燒、宮燈齊亮,透過雨帘,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戲龍”一說。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電閃雷鳴,接連三聲霹靂震耳。朱桂一驚,酒杯失手落地。他彷佛看見從天上下來一黑一黃兩條飛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一會兒,彩虹當空,晚霞通紅,雨水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五彩斑斕,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回來的人稟報,龍壁之后的金泊倉三步之內被霹雷砸出兩眼井,兩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現下的金泊倉“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著“三步井兩眼,一眼苦來一眼甜”的俗話。但龍壁前被炸雷轟了一個坑,裡面集滿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讓人砌了一個水池。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又一景。水池把兩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據說,舊社會熬“鴉片煙”,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從千裡以外來取水。這個水池叫“倒影池”,是九龍壁的第四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