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融合古今文明的園林城市 ----南京 (二)明城牆 中華門




南京是名符其實的“城市”,因為有長長的城牆和眾多的城門。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後,採納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於1366年開始在都城南京修築城牆,直到1386年完工,動用了十萬勞工歷時二十一年完成。

以“世界第一城牆”而聞名的明城牆,為我國古代牆上的傑作,也是古城南京的重要象徵。城牆依山傍水因地勢而建,與秦淮河緊密相依,技術精湛,用材考究,周長33676公里,現存三分之二計達23,743公里,高度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城以花崗石為基,巨磚為牆。城磚一般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至12厘米,每磚側石均印有負責造磚者的提調官、司吏、窑匠的姓名和年月日,是朝庭為確保質量的監督措施,。這種嚴格的逐級負責的管理措施,和現今的責任制相類似。城磚的規格一致,其質地有二種:一為青灰磚,二為瓷磚。城牆築成時以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夾漿,十分堅固,屹立數百年,巍然無恙。明朝共有13座城門,現僅存中華門、後城門(漢西門)、清涼門、神策門,其餘皆毁,中華門是南京最大和保存得比較好的一座城門。

中華門是應天府的正南門,古稱聚寶門,是南京城牆上最大的一座城門,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座城堡。建築形體像瓮,故亦稱瓮城,是專門為抵禦敵人而設計的。瓮城建築雄偉,設計精妙,結構完整,城分兩層,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門,馬道,一條登城坡道。共有27個藏兵洞,能藏兵三千。城堡東西寬118.57米,南北長128米,佔地面積約15,108平方米。其中首道城門高9.7米,寬6.8米,深58米;每道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啓動的千斤閘,現閘無存,僅存門閘的石槽,槽寬22至23厘米,深18至22厘米。在古代戰爭中,千斤閘是守城的重要設施。城堡東西馬道陡峻寬闊,可運送軍需物資,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城門前以寬128米的外秦淮河為護城河,內以寬28米的内秦淮河為內壁,據說敵人難以攻入。

中華門內現設有瓮城歷史陳列室,裏面展示了明朝13座城門的圖片,南京明城及城磚的結構圖片,中華門的建築結構圖片,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曾經濟緩助朱元璋的江南首富沈萬三的事蹟,明初繁華的秦淮等。

瓮城的馬道上擺放了多個守城士兵的臘像,威風凛凛,栩栩如生。登上城樓,可眺望四周的景色和民居。

城牆與城門在這座城市的歷史上曾佔據重要的位置。但是,冷兵器時代的過去,城牆與城門的防禦功能己無用武之地,於是就成了城市中的風景,一座座城門亦漸漸演變成市民廣場中的一景,古老與現代從最初的別扭到如今的融合,似乎也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冰冷的城牆也因此多了親切感,人情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