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摩洛哥(Morocco)之旅 (1) ---- 摩洛哥簡介






摩洛哥位於非洲大陸西北方,北非最西側,北鄰地中海,從西班牙搭船只需要一個小時的航程就可抵達。摩洛哥在阿拉伯的名稱是[ 馬哥利布] , 意思是 [ 日落之地 ] [ 西邊的盡頭 ] 自古以來,此處便是由蘇丹統治的王國, 但是在20世紀初成為法國保護地, 後因民族主義的日益興盛,於195632日脫離法國的統治,成為獨立王國。雖然經過法國和西班牙40餘年的殖民,摩洛哥仍是一個充滿伊斯蘭文化的國度。

摩洛哥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平均高度海拔800公尺。山脈成東北西南走向,氣候受緯度及地形影響而各地不一,沿海多屬溫暖的地中海型氣候,年均溫為攝氏1723度;內陸為沙漠型氣候,年均溫為攝氏1027度。

山脈由北而南橫貫摩洛哥境內,處於北端起自丹吉爾(Tangier)的The Rif,可鍛鍊徒步旅行者;位踞中部的亞特蘭斯山脈(the Atlas)是北非最高峰托布卡爾山(Jebel Toubkal)的所在,兩處皆為都是登山好去處。

除了戶外野趣,摩洛哥因為歷史文化的改變,在已開發的大城市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殖民痕跡。走在市內街頭不僅僅感受新法式街景或法式咖啡香,稱為Medina的阿拉伯民族風濃厚的舊市街,從手工藝品到身上布衣裝飾,混雜著阿拉伯及當地柏柏爾部落的民族風味,俯拾皆是。

而歷代王權交替選擇定都城市不同,從建築到生活方式,也可捕捉出摩洛哥過去王朝時期的些許點滴。最大古城菲斯(Fes)因為曾被最早的回教王朝統治建設,至今仍有上百座的清真寺和大量的回教文化遺產;馬克尼斯(Maknes)是Moulay Idriss在位時大肆整修的都市,Moulay Idriss的墓就在該城的外圍;首都拉貝特(Rabat)城中的集會會場遺跡和清真寺廟,也遺留下皇族王朝的蛛絲馬跡。離開古都,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在受法國統治時,就被建造成為貿易港都,現已為摩洛哥經貿中心,也是非洲國際都市之一。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回教徒。柏柏爾人(Berber)的傳統和信仰有特別的神秘傾向;摩洛哥的柏柏爾地區的信仰崇拜十分興盛,團體聚集可以在任何地方,如小會議地點、大的寺宇、學校、住所、甚至聖徒的墳墓附近等等。死於791年的Moulay Idriss是著名的聖徒,他的墓在馬克奈司(Meknes)外圍,是回教世界最受崇敬的一個偶像。

摩洛哥的國旗是使用紅底, 中央畫有綠色5角星國徽. 但是這並不是星星, 而是鄂斯曼帝國皇帝的 [ 史雷曼徽章 ] 也就是祈求國家安泰及神保護摩洛哥人民的徽章.綠色是回教的神聖色彩, 紅色代表摩洛哥祖先亞特烏特加的家族顏色。


盾形的摩洛哥國徽曾經是王徽,上面一輪光芒四射的金色太陽正普照白雪覆蓋的阿特拉斯山,天空、國王和御座的意義包涵其中。山前的紅土代表沙漠及火焰般灼熱的烈日。盾徽兩側各繪有一隻向著徽頂王冠攀登的雄獅,勇猛而威嚴。在國徽基部的金色飾帶上,用阿拉伯文書寫著《古蘭經》中的一句教誨:“如果你們相助真主,他就相助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