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完村莊,我們前往参觀一間已荒廢的石建寺廟 (Mahar Aung Mye Bon San Monestry)。這座寺廟雖然已不再使用,但仍可看到它昔日的宏偉壯麗面貌。它的主殿是一座黃色的宏偉建築物,建築物的牆身有很多美麗的雕刻圖案。除主建築外,廟內有數座佛塔,有方型及圓型,塔身也有漂亮的浮雕圖案。導遊Gigi告訴我們,曾有皇帝在這裡出家和隱居。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10)曼特勒 (Mandalay) 遊覽村莊
午餐後,我們到一條村莊參觀。牛車是村民的代步和運輸工具,所以,在村中經常可見到村民駕着運貨和載着水桶到水站取水。村裡有很多製作手工藝品的小型工廠。村民很友善,讓我們到處參觀和拍照。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8) 鏡廟 白色圓頂佛塔(Kaung Hmudaw Pagoda)
離開慰靈紀念碑,我們前往鏡廟参觀。鏡廟的柱子和牆壁都鑲滿小鏡子,穿過鏡廟便看見著名的巨大白色圓頂佛塔(Kaung Hmudaw Pagoda),此塔在1636年由Tharlun皇帝下令興建,一般緬甸的佛塔都鐘型尖頂的,但這個塔較特別,它仿斯里蘭卡Mahachedi式建造,塔的頂部是圓型的。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7) 日本陣亡將士的慰靈紀念碑(Soon oo Pone)
1942-1945年,緬甸曾被日本佔領。這裏有一個紀念日本陣亡將士的慰靈紀念碑(Soon oo Pone)。紀念碑是鯨烈山砲戰友會於1987年2月建立的。在紀念碑的入口處有一座白色的觀音菩薩像,蓮坐下有「鎮魂」二字。紀念碑的花園有一座很大的佛塔。紀念碑共有6個,全放在花園的一角。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6) 薩根(Sagaing)寺廟
參觀完烏明佛塔,我們到其附近的寺廟參觀。寺廟非常漂亮,裏面有一座巨型的釋迦牟尼佛像,還有多個不同形狀的佛像。在寺廟旁有一座金色的佛塔,佛塔前有麒麟守護,在陽光照射下,佛塔閃閃生輝。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5) 烏明佛塔(Umin Thonze Pagoda)
烏明佛塔(Umin Thonze Pagoda)是一座長型,彎曲的佛塔,建於山崗之上。它是薩根的著名佛塔,外型華麗獨特,在塔內有數十尊一模一樣的佛像在彎曲的牆邊一字排開,十分壯觀。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4) 曼特勒 (Mandalay) 薩根(Sagaing)
第二天早上5時起床,忽怱梳洗後便趕往機場,乘搭內陸機前往曼特勒 (Mandalay)。
曼特勒是緬甸的全國第二大城市,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位於伊洛瓦底江 (Ayeyawady River)中游東岸,海拔76米,是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範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藥馳名全國。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敬愛的陳培棣老師,永遠懷念您!
Miss Chan是我的一位中學老師,她從小便對我循循善誘,諄諄教誨,關懷備至。當我遇上困難的時候,她會毫不猶豫的向我伸出援手;當我受到挫折的時候,她會給我百般鼓勵和支持;當我處事不當的時候,她亦會給我嚴厲痛斥和教導。她堅持努力不懈,終身學習的精神和毅力,樂於助人的性格,都是我學習的楷模。在我的心中,她不特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的另一位慈母。對於她,我是既愛,也敬,亦畏!
我們很投緣,無所不談,上至個人,下至家庭成員,皆能坦誠分享,所以每次見面會談,總有說不盡的話題。2007年8月25日,Miss Chan 出席支持我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個人攝影展覽,還送了一支我最喜愛的米奇老鼠原子筆作賀禮。我們拍照留念,大家的笑容都很燦爛。 …………… 往事點滴,歷歷在目,但此情不再了!!!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亞洲隱士----佛國緬甸(1)緬甸(Myanmar)仰光(Yangon) 簡介
緬甸 (Union of Myanmar,舊稱Burma) 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東南亞11國中,它的面積僅次於印尼,是東南亞第二大國。緬甸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公元1044年,緬王阿奴律陀 (King Anawrahta) 統一緬甸,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蒲甘王朝。公元1886年1月1日,印度總督達弗林宣佈緬甸為英國的殖民地。1948年1月4日凌晨,緬甸聯邦首任總理吳努在緬甸國會大厦前宣讀獨立宣言,蘇瑞泰成為緬甸聯邦首任總統,緬甸正式脫離英國而獨立。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內蒙古額濟納旗金秋(7)黑城
如看不到圖片,請到以下網址。
http://www.weshare.hk/ireneyungshunhing?category=69130 黑城,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25公里處的弱水河畔,是絲綢之路上現存保存得較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黑城,蒙語叫「哈拉浩特」。漢武帝時期,為了防止匈奴南下,於是修築邊城作防禦。據史料記載,公元九世紀,西夏政權在此設置了“黑水鎮燕軍司”。公元1286年,元朝在此設置“亦集乃路總管府”。公元1372年,明朝大將馮勝攻破黑城後,此城廢棄至今。黑城東西長421米,南北寬374米,總面積達15.4萬平方米,城牆底寬11.6米,上寬3.5米,高9.2米。城牆為夯土板築,內有橫木、繩索和荊棘相勾連。四面加築有數量不等的馬面,東面兩面築有城門並築有瓮城,城外西南角,建有一座土坯固建的圓頂清真寺,寺內青磚鋪地,頂部有圖案特別的蓮花形建築。城牆的西北角上,屹立五座高低不等的覆式佛塔,其中的那一座12米高的覆式佛塔,現已成為黑城的獨特標誌。城的西北角有一處枯井遺蹟,傳說是守城的黑將軍哈拉巴特爾在兵臨城下時挖的,他把城內珍寶掉進井中,為免家人遭受入侵者蹂躪,又將一雙兒女推下井中,一起掩埋,自己則率殘部突圍,最後戰死在大漠裏。現今,古城大部分已被沙掩埋,但登臨高處仍可見其昔日的雄偉壯觀氣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