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老年癡呆症(二)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症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教授認為中醫藥能有效延緩老年癡呆症的病情惡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中醫對老年癡呆認識已久,稱之為「呆證」、「癲證」、「善忘」、「癡呆」等,其主要病因是髓海不足、瘀阻腦絡、情志所傷和痰濁阻竅。中醫藥能改善早期輕度癡呆症患者的智力障礙,延緩病情。




飲食宜三高四低


治療着重整體調治,以益氣扶陽、健脾補腎、益髓增智、調補心氣等方法來扶助正氣,調達氣機,改善臨床症狀及延緩病情發展。中醫治療老年癡呆症強調綜合療法,包括中藥治療、飲食療法、情志療法和其他療法如推拿、針灸等。


患者日常飲食宜多樣化,並要做到三高(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四低(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亦可進食防治老年癡呆症食療方,如核桃芝麻蓮子粥、天麻豬腦粥、五仁健腦糕等,調理身體。


要保護腦功能及預防癡呆,病人必須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各種不良情緒刺激。家人與親友應多與患者交流,既可讓他們體會到親情溫暖,亦能改善記憶及增智健腦。


此外,按摩亦有助預防癡呆,包括雙手揉臉、用手指梳頭、手拍後頸、曲指扣頭及輕摩前額等。這些方法能夠直接刺激腦部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患癡呆症的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主治醫師卓良珍認為預防老年癡呆症分為三部分。
(一)預防與控制身體及病的發生:

例如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疾病、巴金森氏症等病情之控制,可以減緩癡呆症之發生。

(二)生活及飲食習慣之調整:

抽香菸是占血管型癡呆症發生的危險因子之第三位占35%,必須下定決心戒除煙癮。從年輕時代即培養運動和正常休閒、藝術、交友等生活習慣。少吃油膩及內臟、鹼鹽類食物、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每天可服用約1 / 3 片的阿斯匹林片,減少血小板之凝集沈澱在血管壁上,保持血流的暢通。若是吃素者而缺乏缺乏維他命B12之攝取者,必須補充維他命B12,必須靠口服片劑或注射維他命B12針劑補充之,預防因維他命B12缺乏之癡呆症。至於含有麩酸之味精、味素是否可以間接刺激膽鹼激素之形成(Acetylcholine)而預防退化型癡呆症尚可以研究。

(三)生活上復健的照顧:

1.隨時給予現實感的定向力

盡可能隨時糾正或提醒其人、時、地、物等定向力正確的觀念,使患者減少因定向力正確的觀念,使患者因定向感錯誤,或認知(cognitive)的誤判所引起的恐慌、不安、錯覺及幻覺等。例如患者可能說他自己今年是28歲,你要立刻糾正他說:『不對,你已經82歲啦!』,或誤認現在住的是戰俘營,今年是民國三年,將早晨當成是下午,以為他是你兒子等,都需要即刻改正。假若時常走錯房間,或找不到廁所,則在房間及廁所上用鮮豔的圖案來標明位置。

2.環境要光亮、鮮明、活潑

窄小且暗、又靜、又沈悶而單調、少變化、隔離人群的環境,因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而知覺功能的刺激減少,再加上癡呆症的患者本身的判斷力差,知覺功能遲鈍之故,導致患者感覺安全感飽受威脅,而激動不安,以及對於周遭環境的事物容易產生誤解、疑心,甚至妄念、錯、幻覺等,更而加重了癡呆症的退化程度。夜間的環境由於又暗又靜,患者也較吵鬧害怕。因此患者的住處房間要寬敞通風,乾淨整潔、光線要明亮、圖案的色彩要鮮豔活潑、擺設的家俱要生動,時常變換。最好有優美的音樂配合(切勿太吵雜的),藉以增進知覺功能的刺激,減少癡呆症的退化。

3.注意個人衛生的維護

癡呆症患者個人衛生的自我照顧較差,容易再度感染疾病而增加癡呆症的惡化。所以應該隨時隨地關切其個人衛生的維護,例如要勤洗澡、剪指甲、梳頭髮,衣服及被褥要時常換洗、曝曬,維持正常的便溺習慣,保持生活環境的衛生整潔。

4.營養的攝取要足夠、均衡

癡呆症患者由於心智受損,對於飲食習慣可能缺乏控制的能力,有時候大吃一頓,有時候卻拒食,一點都不肯吃,幼稚而固執,一曝十寒。若有偏食的習慣,造成營養不均衡,消化不良,而加重疾病的進展。

5.多做身體的活動

患者可能因有某方面身體的缺陷或殘障(如神經症狀),或由於行動不便,全身乏力之故,害怕意外傷害而不敢運動、出門,以致於體力更差。且合併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壓等類疾病者,更是難以治療。缺乏活動者容易形成失眠、胃腸的蠕動緩慢、便秘,而減低了食慾,使得營養吸收不夠。嗜氧性的運動,例如體操、慢跑、快步走、游泳、打羽毛球、網球、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不但可以消除緊張、安定睡眠、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增加食慾及排泄,並且可以添加生活的樂趣及信心,然而耗氧的運動,則不適宜。

6.預防意外傷害

有些癡呆症的患者,由於身體合併其他疾病,或因缺乏運動,日久之後其神經血管運動的調節功能降低,老年人因血管壁缺乏彈性,容易因突然從床舖上或低姿勢站立起來而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尤其解完小便,不再尿脹了,血壓就降得更低,而昏倒在廁所,或因而跌倒、骨折、外傷等。所以患者欲從臥姿站立起來之前,需先坐勢數分鐘,讓血壓的調節適當之後再站立起來。合併有神經障礙或身體缺陷的患者,行動不靈活而容易跌倒,或意外傷害,宜多留心照顧,床鋪不宜太高,地板不宜太滑太硬等。吞食藥物或吃東西,切勿急躁,避免誤入氣管而窒息,或造成吸入性肺炎。

7.鼓勵參加社團活動

癡呆患者由於身體的疾病、殘缺,行動不便等,害怕發生意外之故,且又因智力減退,對於外界新鮮的事物缺乏興趣及適應力差等,而不願外出活動。因此整日退縮屋內,生活圈子變小,不但顯得孤單寂寞,且因缺乏活動,產生感覺剝奪,而加增憂鬱症及癡呆症的發生機率。  照顧者在合適的時機,不但要鼓勵患者投入社會的人群團體之中,而要奉社會人士用愛心、忍耐來接納患者,免得患者因自卑、憂鬱、孤寂,而更退縮。

8.安撫與陪伴

癡呆症患者有孤獨、畏縮、幼稚、自卑、憂鬱、疑心等心裡的困擾,而需要有人陪伴他,跟他做朋友,藉以維護其安全感、愛與被愛、歸屬感、自尊心,及價值感等,也能夠增進其人際關係及社會生活的和諧。假若患者有過度悲傷或情緒激動之時,照顧者需體諒其幼稚、退化的心智狀態,如同小孩子般地情緒化,易衝動、不能等、馬上要的自我中心態度,以及依賴,且害怕分離的特性,而給與撫慰之。有時候身體方面適當的接觸、安撫之非語言的溝通(Non—Vebral Communication),例如握握手、輕拍肩背、撫摸臉頰、額頭、擦乾眼淚等,較優於語言的溝通,說太多的道理,患者不一定能接受或瞭解。合併有妄想的患者,身體的接觸宜小心。合併有失明的患者,也因較敏感、多疑,而不宜輕易地去撫摸他們,免得弄巧成拙,反而被列入其妄念的思考內容之中。陪伴者也勿時常更換新人,或請陌生人代替,免得患者無法適應陌生人,而威脅了其安全感,而產生了分離的焦慮感,激動了情緒,影響其病情的復健治療之推行。

9.趁早培養正當的嗜好

許多老年人於年輕時代興趣狹窄,不懂得培養正當的娛樂、嗜好、藝術或各項生活調劑的習慣,到了晚年的時候,想要學也學不來,亦更沒興趣及動機來學習新的嗜好或各種技藝,結果整天呆在家裡看天花板或沈思獃坐,社會化生活孤立及退縮,成天躲在又暗又小的房間內,產生感覺剝奪,減少外界的刺激,而導致越來越退化,越來越失智。核子醫學的研究發現,當我們正在看書思想,做手工藝品、打麻將、拉琴等精細技巧動作的時候,腦內的紅色區增加,藍紫區減少,表示腦內血液循環流量增加,營養及氧氣的吸收量及腦細胞的活動量亦熱絡起來,而活化了腦神經細胞;反之,假若靜止不動的人,也不思想的狀態下,其腦內核子醫學的檢查呈現大部分的藍紫區,顯示了腦內細胞的沈寂狀態,而氧氣及營養吸收不良,腦內的毒素排泄受阻而逐漸形成腦細胞的萎縮、頹退等,容易導致失智症。所以於年輕時期即應該趁早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活動、嗜好、藝術等生活調適的習慣,以備晚年時期仍然可以繼續享受生活的樂趣,活化腦細胞而防制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及惡化。


Get Well Soon Comments and Scrap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