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福建客家土樓 (二)洪坑土樓群







永定縣湖坑鎮洪坑土樓群

洪坑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村莊被群山環抱,風景清幽。村內共有40多座土樓,20世紀90年代初由政府投資建設成為“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民化村”。村內設施齊備,有飯店和住宿的地方。村的路旁有觀光指示牌,每座土樓亦有簡介牌。

振成樓是村內最著名,亦是最華麗,最特別的客家土樓,有「土樓王子」的美譽。土樓於1912年由烟刀商林仁山之子林鴻超與叔伯兄弟合資興建,歷時5年建成。它是一座以八卦為佈局的二環樓,外環雖然是圓,但它在左右二邊有對稱的半月形館舍相輔,外觀就像一頂官帽。它的建築結構獨特,外土內洋,揉合了中西文化,除了能防盗、防風、防火,更有抗震的功效。外環樓是傳統架樑式的四層土木結構,高16米,第一層是厨房和用膳的地方,第二層是糧倉,第三和第四層是卧室。樓依八卦的方位設計,分為八個單元,每一卦設有一樓梯,從一樓通向四樓。每卦之間築有青磚隔火牆,但有拱門相通,把門關上,便自成院落,互不打擾,當所有拱門開啟便可貫通全樓,連成整體。內環樓是二層高的磚木結構,內有精巧的石雕、木刻、琉璃瓦擋和窗户。二樓觀戲台上中間為客人而設的坐位,略高於兩旁主人的座位,是“客家好客”,尊重客人的表現。土樓的祖堂大廳寬敞明亮,前面聳立了4根白色的大石柱,酷似外國的神殿,石柱上寫有寓意深厚的楹聯。中間的2根石柱上寫有“振乃家聲好就孝弟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教育後人尊老愛幼可振興家聲,勤勞節儉能成就事業。左右兩側的2根石柱上寫有“能不為懮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償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 教育後人遭受挫折時不要氣餒,生活安定富裕了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志向。當官要清亷,也不可胡亂花費。大廳的牆上也掛有多對名人的楹聯和題匾,包括當時總統黎元洪為樓主題的匾“里堂觀型”、“義行可風”、“義聲載道”等。

土樓共有三道門,代表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中間的大門長年關閉,平時主人和家裏的人只從左右兩旁的側門出入。如一般客人到訪,會開啟外環樓的大門;如到訪者是七品以上官員,內外環樓的大門才會全部打開。

內環樓的東西兩側有二個井,但兩個井的水位、水質和水温皆不同,令人嘖嘖稱奇。

在振成樓大門方不遠處是慶成樓,現己改成博物館,在裏面可欣賞到客家山歌獻唱及觀看樂器演奏家李福淵先生一人同時以手足口演奏的精彩表演。

從振成樓後面沿着小溪往前走,便可看見永定縣最小的土樓,如升樓。它是一座小巧的圓形土樓,樓高三層,16開間,直徑只有17米。1901年興建,歷時3年建成。樓主林高因為土樓體積細小,像客家人用竹筒做成量米的“米升”,所以為樓取名“如升”,亦寄意“如日東升,光照萬年”。

和如升樓隔河對望是福裕樓。福裕樓是一座府第式的方形土樓,於1880年,由烟刀商林德山,林仲山和林仁山三兄弟所建。它的外型遠看像一隻飛翔的彩鳳,非常漂亮。該樓按高中低、左中右三格的佈局設計而建造,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設有三個大門,樓內有小門相隔,分為三個單位,兄弟同居一樓,又可自成一家。

奎聚樓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土樓,佔地6000平方米,始建於1834年,1839年完成,土樓是由樓主林奎揚的結拜兄弟,當時的翰林學士巫宜福所所設計的虎頭土樓。土樓是虎頭,樓前上方左右的兩扇窗是虎眼。整座建築前低後高,中廳高兩厢低,高低起伏,巍峨壯觀。土樓內的對聯和匾額都融合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走進土樓,便可看見在兩邊的牆上掛寫有“耕禮”,“種義”的匾額,在祖堂前入口的樓門上方掛有“是亦為政”的匾額,下面用紅底黒字寫有「儒林第」三字,可見這是一所讀書人的官邸。兩側掛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入則篤行出則友賢”的楹聯。天井的水井有瓦頂檐篷遮蓋,水井上方檐篷開有小孔,下雨時,取水人不會被雨水沾濕,但檐篷上小孔可收集雨水到井中,設計巧妙。

光裕樓是洪坑村最古老,最大和最完整的方形土樓。該樓建於1775年,佔地面積達8000平方米,樓高3層,共有102間房。它的外觀雖然有點殘舊,但樓內的門窗雕刻,卻十分精美。



1 則留言:

  1. 多謝詳盡介紹!美國人曾以為土樓是導彈基地,後來才知道原來只是民間智慧。
    [版主回覆03/18/2009 09:16:00]是啊!中國人的智慧真是不簡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