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歲晚新界行大運 (一) 大埔泰亨鄉

201218日星期日,行山隊歲晚新界行大運兼團年。

上午,我們先乘旅遊車往大埔泰亨鄉遊覽。泰亨鄉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北部,林村谷與上水粉嶺平原之間,是文氏的聚居地。




原籍廣東寶安的文氏與廖﹑鄧﹑侯﹑彭四姓並列新界五大氏族,據說文氏的祖先是明朝一代忠臣文天祥,而地名「太和」的「太」字亦取自文氏聚居地「太坑」(泰亨之諧音)。文氏在晚清時期加入新界大埔七約(太坑約,包括中心圍﹑祠堂村和灰沙圍),對大埔新墟的創立作出過不少努力。

新田及泰亨文氏始祖文天瑞,為南宋文天祥堂弟,於南宋末避元兵禍入居東莞。泰亨鄉始祖名蔭、字襲子,約於明初到大埔陶子峴(碗窰)村,以造碗為生。後遷居泮涌建立「文家莊」,改業養鴨務農,最後始定居於現時泰亨鄉「祠堂村」。後因族裔繁衍,遂擴建「青磚圍」(「中心圍」)及「灰沙圍」,組成泰亨鄉文氏兩圍一村面貌。

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圍村,灰沙圍,祠堂,文帝古廟和天后宮。

泰亨鄉牌坊前有一棵大榕樹,樹側置有鎮鬼保平安石敢當。

「泰亨鄉文氏宗祠」位於泰亨祠堂村,於二次大戰時被破壞,近年才由族人修繕重光。宗祠側建「泰亨文山公園」,豎立其先伯祖民族英雄文天祥像,建「正氣歌」牆並有浮雕畫展示歷代名人著述文天祥生平事蹟。園內建有一稱「襲子亭」的涼亭,還有一個水池,池內有睡蓮、錦鯉和烏龜。


































「泰亨鄉天后宮」位於祠堂村後山麓,建於清雍正五年(1728),廟內存建廟時所鑄之洪鐘及香爐,並立有1985重修碑記,旁有「文帝古廟」。廟旁有兩棵細葉榕,樹幹相連形成連理樹,據說已有百年歷史。








「灰沙圍」規模龐大,建於清朝中葉,圍牆及炮樓由青磚灰沙建成,是大埔區現存最完整及最宏偉的古老圍村。「青磚圍」又名「中心圍」,由平整巨石及青磚砌成,外型獨特,圍牆及護圍河仍在。泰亨鄉書塾眾多,從道光年間始建的有「藝沅堂」、「善慶書室」、「正倫書室」、「叢桂書室」等,為族人作育英材。


 












在圍村內有兩個荷花池,因為不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池裡只剩下殘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