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春遊南京莫愁湖




春遊南京,賞一賞這個城市的春天湖水,是個不錯的選擇。煙雨濛濛的莫愁湖更令人有一種淒美的感覺。莫愁湖流出了江南的富庶浮世繪,記錄了靈秀女子莫愁的才情風骨,悠久的文化底蘊就在這山水之間流轉千年。                                                        




莫愁湖的歷史可以追們到遙遠的六朝。在梁武帝蕭衍的詩歌中,叙述了莫愁的故事----“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莫愁的幸福生活在丈夫征調去了遼陽邊塞後結束,家道敗落,與兒子阿侯相依為命。雖然遭此變故,但她善良樂觀,每天上山採藥,然後手攜着盛滿各種草藥的竹籃忙進忙出,從一户人家走向另一户人家,為鄉親們治病療傷。莫愁死後,她的善德善行廣為傳頌,人們在湖邊為她修築房屋“郁金堂”,世代供奉,從此湖水有了名字,公園也有了名字。




莫愁湖公園位於南京城西水西門外,園以湖名,湖以人名。莫愁湖並不艷麗,它還被現代的建築群所包圍,難以延展寬闊的胸襟。但她卻寧靜秀美,像一個樸素的小村姑,叫人憐愛。走進莫愁湖公園,沿着湖邊的小徑前行,細細欣賞湖邊優雅的景色和園中的古樸建築,都可以獲得淡淡的平靜,把都市的煩惱丢下來,把明朗帶回去。

莫愁湖公園是南京著名的古典園林,先後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宮苑、明中山王徐達的私家花園、晚清乾隆皇帝之行宮、後經江寧知府李克棟、晚清重臣曾國藩修繕,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家花園。經過一千五百多年來歷史文化的沉淀,莫愁湖公園內共珍藏了二百餘件造型奇特、造工精巧的成套古典家具,其規模中華罕有。




從莫愁湖的南大門進入公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牙池,池的旁邊有一間古色古香的荷軒茶館,池邊遍植楊柳,池畔置有多張石櫈。黃昏時分,在茶館品茶、坐在池畔的石櫈與三、五知己聊天、看楊柳在微風中漫舞或欣賞絢麗的晚霞,倒是一件樂事。







沿步行道往前走約五分鐘便看見華巖庵,它從前是莫愁湖的大門,明清軒廊建築風格,古為文人墨客作詩留宿的官家寺廟,殿宇48間,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匾額,上供中山王徐達畫像和莫愁塑像。嘉慶年間華巖庵首僧釋恒峰,收集整理有關莫愁湖的詩詞,并匯編成莫愁湖雅集一、二、三卷,流傳後世。







在華巖庵的背後是莫愁故居,由郁金堂和蘇合厢組成。相傳南北朝時,莫愁嫁金陵盧家後居住在此。原建築毁於戰火,現建築是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重建。在莫愁故居內壁嵌有梁武帝簫衍為莫愁而作的《河東之水歌》和清代莫愁石刻像。在故居內堂有莫愁在刺繡的臘像。後花園有精美的迴廊和一個大水池,水池的中央有一個石雕的莫愁像,雕工細緻,神情優雅。















在故居內還有一個井,相傳從前有很多女子的肌膚暗沉且有班點,聽聞莫愁的肌膚細緻嬌嫰,於是紛紛以此井的水洗滌肌膚,她們的肌膚果然變得細緻柔軟,臉龐也俏麗起來。後來,人們便把此井名為「莫愁泉」,也稱「美人泉」。




沿湖邊小徑住前走,便會看見一個八角重檐碑亭,此碑亭名鄒魯碑亭。民國37年元月(公元1948),原粵軍經理部部長鄒魯為紀念建國陣亡粵軍,撰文并立碑於粵軍墓旁。文化大革命時,此碑被拉倒,幸得公園職工保護,1980年重樹鄒魯碑,2005年復建碑亭。




在鄒魯碑亭不遠處亦有一個國父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在民國元年三月為紀念陣亡將士立的「建國成仁」碑。




在湖邊小徑的盡頭處的湖邊,有一座白牆紅色門窗的古典雅緻建築,此建築原稱二郎廟,現名抱月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毁於戰火,同治年間復建,1964年重建,是賞月、賞金陵第一景“莫愁烟雨”的最佳景點。“抱月樓”的匾額由書法家肖嫻題寫,石須彌座上刻有“水滸”“三國”的故事,共計164塊花板,倒復蓮花瓣,栩栩如生,工藝之精美,為石刻中精品。




在抱月樓旁邊建有抱月亭及迴廊,抱月亭上有郭沫若親題的“抱月吟風”牌匾。







在莫愁湖畔,莫愁故居的隔鄰,是著名的勝棋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他的開國功臣經常在這裏下棋。二人對弈,徐棋藝較朱元璋高超,但從來不嬴,畢竟他是皇帝,為臣者,怎敢嬴呢!朱元璋對此亦心知肚明。但日子久了,朱元璋覺得沒有趣味,於是要徐達拿出真本事來,徐推辭不過,惟有使出真工夫,使滿盤棋子在最後出現了“萬歲”二字,既勝了棋,又使朱元璋龍顏大悦。朱元璋於是把這樓賜給了徐




“萬歲”二字拼起來難度非常高,可見的棋藝確實深不可測。可是,此舉雖然表面上看來是討好了朱元璋,但朱元璋生性多疑,事後心裏大吃一驚,原來徐的實力是如此高深。雖說拼出萬歲二字有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無意爭天下之心,但猛虎在側,怎敢安睡?何況太子過於仁厚,留下這些功高主的大臣,很可能是太子朱標繼位後的“魚剌”,朱元璋那會安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所以徐怎能躲過這一劫,即使他交出兵權,仍難逃一死。民間有徐達生痈後吃朱元璋所賜蒸鵝,毒發而死的傳說,雖然缺乏確實的証據,但“伴君如伴虎”,看朱元璋對待其他開國功臣的態度,“賜蒸鵝”一事可能未必是子虛烏有,但“功高蓋主”始終是居上位者之大忌啊!




勝棋樓的地下,擺放了明朝歷代君主的臘像。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是明朝帝主中最年幼登基的皇帝,他是宣宗的長子,即位時只有9歲。1449年蒙古貴族瓦刺部入侵,英宗,史稱“土木之變”,後瓦刺戰敗,把英宗送回。1457年英宗復辟重新當上皇帝,史稱“南宮復辟”,1464年英宗病死於文華殿,終年38歲,葬於北京裕陵。他在遺昭中命令從自己開始廢除后妃的殉葬。因為他的宅心仁厚,自始后妃避過了殉葬的厄運。






7 則留言:

  1.   風景真的非常美麗!

    [版主回覆03/23/2011 09:22:00]係呀,非常清幽!

    回覆刪除
  2. (Empty)
    [版主回覆03/23/2011 09:24:00](Empty)

    回覆刪除
  3. (Empty)
    [版主回覆03/23/2011 09:26:00](Empty)

    回覆刪除
  4. (Empty)
    [版主回覆03/23/2011 09:27:00](Empty)

    回覆刪除
  5. (Empty)
    [版主回覆03/23/2011 09:29:00](Empty)

    回覆刪除
  6. 風景美麗 敍述詳盡
    [版主回覆03/23/2011 09:33:00]謝謝欣賞!我昨晚才從台灣回港,所以現在才覆你,請諒!

    回覆刪除
  7. (Empty)
    [版主回覆03/23/2011 09:35:00](Empt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