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泰國清邁清萊之旅(7) ---- 清萊鴉片博物館 (212 House of Opium)




午餐後,我們前往鴉片博物館 (212 House of Opium)參觀。



鴉片博物館展示了金三角罌粟花的種植,取汁提煉鴉片的過程,毒品交易發展的故事。館內還展示了各式煙槍,生動而逼真,吸食鴉片和因吸毒被囚的蠟像雕塑,亦有小數民族的圖片。




















「金三角」是泰國、緬甸、寮國的交界地區,過去因交通不便,生活貧苦,居民為了脫離貧窮而種植罌粟花,將罌粟花提煉成鴉片或海洛英,獲利相當驚人,據說一公斤海洛英可換取一公斤黃金;以黃金交易毒品,「金三角」名稱因此而來。

1988 年,斯里娜加琳達皇太后 (當今泰皇之母后),在泰國北部開始發展董山 (Doi Tung) 計畫,力求改善泰國金三角居民的生活,結束居民對罌粟花謀生的依賴。並且教育人民及幫助人民抗拒非法犯賣毒品,目地是要讓所有人了解麻醉性藥物及非法毒品,並且讓民眾理解金三角毒品對世界的危害,成立了「鴉片文史館」。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是個大家族︰它有 28 屬,250 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些地方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四千年新石器時代的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罌粟種子和果實的遺蹟。

到公元前三千四百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開始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快樂植物 (Joy Plant) 的美名。在公元前兩千多年,鴉片成為獸醫和婦科藥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 1500 年古埃及墓葬中,鴉片已經屬於高階用品。到了公元前 300 年,古希臘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裡,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藥,上帝也使用它。

在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希臘名醫加侖 (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古代中國也早就熟悉鴉片。有關鴉片的文字記錄相當貧乏,但在公元前 139 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 973 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作為藥品。

大約 1600 年代,荷蘭人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菸斗連同菸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菸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菸。始料不及的是,菸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氾濫。 18 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首次記錄了臺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由於中國的茶葉同樣使英國人上癮,商人們必須用現銀購買茶葉導致巨額逆差,為了彌補這種逆差的商人很快就發現,只有兩種商品官員們從不禁止進口︰棉花和鴉片。棉花的運輸成本過高,鴉片成為商人們彌補逆差的最佳選擇。

進口鴉片導致國庫銀兩劇減,西元 1799 年嘉慶皇帝頒佈了禁鴉片令,禁止進口、銷售鴉片和種植罌粟。這使原來就依靠種植和加工發財的清皇室及官僚很傷腦筋。他們陽奉陰違,一方面隱祕地繼續種植與加工;另一方面藉著禁止進口而走私,因為走私連稅也不必交。

走私導致鴉片輸入大增,乃至東印度公司急忙擴大印度的罌粟種植,增加鴉片產量。據統計,在鴉片戰爭前四十年裡,中國輸入鴉片達三億銀元以上。

林則徐則是中國方面嚴禁鴉片的代表人物。當道光皇帝發現庫銀不足時,啟用了林則徐任禁菸欽差大臣。林則徐於 1839 5 18 日收繳鴉片完畢;6 3 日開始銷燬。此時焦點已不再是鴉片的問題,而是閉關鎖國與自由貿易的衝突。腐敗僵化的清政府與英國政府,到了非戰爭不能解決分歧的地步。

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這個條約規定︰一,中國賠款兩千一百萬銀元;二,割讓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協定關稅,即英國進出中國海關貨物之稅率,要由兩國共同議定;五,中、英兩國商人可以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尚不是鴉片戰爭的全部結局,1843 7 月的《五口通商章程》及 10 月的《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又增加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

縱觀整個鴉片戰爭的前因、過程及後果,不難看出,鴉片並非戰爭的全部。鴉片並不是英國人帶來中國的,它早在中國存在巨大市場。不是鴉片導致腐敗,而是腐敗造就了鴉片市場;鴉片又進一步促進腐敗。如果可以尋找一點安慰,清朝政府其實是世界上最早意識到鴉片的危害,並且最早頒佈禁止鴉片令的政府。

金三角的鴉片最早是由英國人帶入,於此地大量栽種並銷往中國。在1950年代,國民黨李彌殘部(也就是所謂「孤軍」)戰敗撤退到緬甸東南部,再此著手毒品交易以立足,使當地毒梟運動進入高峰時期,後來的大毒梟坤沙也是孤軍的殘支。

六零年代,美國政府為了尋求苗族的支持幫忙對抗越共,於是在此大量購買鴉片,後來更直接與當地毒梟合作,將毒品大量販賣至東南亞地區,金三角此時已成為盛產鴉片聞名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成為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

八零年代大毒梟坤沙的武裝販毒集團受到泰緬政府聯合進攻一度勢微,但不斷死灰復燃,雖然終於在 1996 年向政府投降,但這區的毒品生產仍然未完全停止,現今此地罌粟田地仍有約二十萬畝。

金三角地區過去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產地,近年來在泰國政府強力的禁毒政策下,大部分毒品產地轉移到緬甸境內,而這地區已漸漸轉型為耕種稻米、甘蔗、蔬菜等農作物。

吸毒令人喪志,千萬不要試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