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位於江西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里。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梅嶺的另一說法是梅樹眾多,故稱“梅嶺”。

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面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

戰國時期,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上,被嶺南風光吸引,在梅嶺一帶安營紮寨,他們發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艱苦創業,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後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並向嶺南傳播開去。

梅嶺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多次戰鬥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遊擊戰,並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淩雲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梅花樹遍佈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庾嶺寒梅”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梅嶺的梅花有兩個特點:其一,據《南雄府志》記載:“庾嶺梅花微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其二,由於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出現了南枝先開,北枝後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登梅嶺賞梅賦詩雲:“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庾嶺寒梅煮酒,要看紅雨熟黃梅。”他從嶺上梅花到古道行人,從梅花開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動的描繪。

被稱為“嶺南第一關”的梅關坐落在南雄縣城約30公里梅嶺頂部,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梅關一帶因而又有“梅國”的美譽。梅嶺有梅花1000多畝,每年12月中至第二年2月的寒冬,梅花便相繼怒放。紅白梅花擁滿驛道,點點飛紅,妍態迷人,朵朵銀裝,與雪爭白。隨著冷空氣的頻頻到訪,韶關南雄的梅關古道迎來了梅花盛開的美景,讓這條千年古驛道迎來暗香浮動的迷人時光。
梅嶺的梅花顏色從粉紅到純紅漸次不同,27公里的“梅花長廊”裏,大部分是白梅,也有紅梅和黃色的臘梅,各色的梅花競相爭艷,梅嶺各種梅花先後開放的時間共三個月左右,白梅先開,臘梅,紅梅隨後。隨著氣溫下降,梅花將愈開愈多、愈開愈艷,一直持續到2月下旬。

















六祖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