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境台位於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徵。八境台依城牆而築,原為木結構,幾次毀於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今台為三層仿古建築,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飛簷斗拱,畫梁朱柱,雄偉壯麗。據史載,原台為石樓,為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孫。他鑒於“州城歲為水齧,東北尤易墊圮”,於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將土城修葺成磚石城,建城樓於其上。八境臺建成後,孔宗瀚繪圖請蘇東坡題詩。蘇東坡遂作《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八境圖後序》。前一首詩中,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組旅遊勝境,為後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滬城八景、香港八景、臺灣八景等,不失為中國旅遊文化的一個里程碑。
八境台內還設有贛州博物館,展出的歷史文物頗為豐富,台下辟為八境公園。園內綠樹蒼茫,碧水微蕩,樓亭對峙,清新幽靜,景色如畫。
龜角尾原稱龜尾角,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的八境台下,龜角尾兩側有兩條美麗而又神奇的江,一條叫章江,另一條叫貢江,她們從崇山峻嶺中走來,過峽谷,越險灘,跳躍在的千巒萬壑之中,彎彎曲曲地向前奔騰,宛如兩條巨龍,環繞著贛州古城的東西兩邊,在龜尾處彙聚成為江西人民的母親河——贛江。贛州曾被人稱作“浮州”。
從空中俯瞰,贛州古城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浮游在水面之上,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因此,章貢兩江的交匯處就被稱作“龜角尾”。相傳,客家先民南遷溯贛江而上就在龜角尾登陸。所以,對客家人來說,龜角尾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為此,贛州人民在龜角尾公園興建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安放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
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世界客屬第十九屆懇親大會在贛州舉行,這是全球客家人的一次盛會,龜角尾公園成為一個重要的活動地。出席大會的海內外嘉賓在這裡舉行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開壇儀式和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剪綵儀式。
牆磚刻有建造者姓名和日期 |
遊覽完贛州,我們開始踏上回港長征之路。
晚上10時,我們終於抵達福田口岸,為江西武功山明月山之旅劃上完滿句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