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廈門(6) ---- 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多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稚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 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903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鼇園燒錄“臺灣省全圖”

龍舟池、歸來堂和歸來園是集美的著名景點。

歸來堂由陳嘉庚先生故居擴充而成。故居是一座別具風格的單層建築,取白石砌牆,綠瓦蓋頂,具有閩南特色的代表建築。

陳嘉庚先生生前有個志願:為了召喚海外親人不忘故鄉,熱愛祖國,歸來有個聚會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歸來堂”,建築費用不超過三萬元。周恩來總理在陳老先生逝世後,獲悉這一情況,認為這個意義重大,指示要實現陳先生意願並擴大建造規模,以為永久紀念。1962年陳嘉庚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落成“歸來堂”,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歸來堂”由廳堂、拜亭、會客室、廂房和庭院組成,主體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大廳堂、廂房則有供海外親人歸來食宿用的成套飲食起居設備。

在故居兩側,又建起了陳嘉庚先生平事蹟陳列館。陳列館是一座三層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品主要以圖片、圖表、實物為主,形象地介紹了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一生,有珍貴的文物及僅存的《集美陳氏族譜》等遺物。



在“歸來堂”前面的“歸來園”,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七十周年而建,是一個占地14畝的花園,花園內豎有陳嘉庚先生銅制立像。銅像約1噸重,高2.3米,基座高2.6米。銅像屹立在“歸來堂”前“歸來園”後部正中央。銅像背景為一個高3米寬7米的花崗岩屏像,上面鐫刻著毛澤東題詞:“華僑領袖,民族光輝”八個鎦金大字。銅像左右兩側為綠樹、草地和花壇,正前方為方塊石磚鋪設的大道,通向歸來的遠方。


陳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划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闢了一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宣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


龍舟池畔建築物集美中學 左方是『道南樓』右方是『南薰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