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廈門(1) ----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併入思明管轄,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會」、「鋼琴之島」之美稱。除環島電動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鼓浪嶼開拓於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鄭成功曾以此為軍事據點屯兵操練,對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門故址。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曾佔領鼓浪嶼,直到1845年撤軍。1843年後,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佔領台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9021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這段時期,有很多傳教士來到鼓浪嶼,他們建立的學校對中國現代教育有重大影響,例如:1898年,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夫人韋愛莉到鼓浪嶼傳教時創辦的「懷德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

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鼓浪嶼周邊海域爲厦門港主要部分,瀕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爲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爲音樂之島”。島上有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廈門演藝職業學院以及2006年新成立的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

鼓浪嶼名人史跡衆多。這裏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保存最爲完整的區域之一,島上大批珍貴的摩崖石刻,雖歷經長年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完好。中國現代婦産科醫學奠基人林巧稚、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中國現代體育啓蒙家馬約翰等60多位鼓浪嶼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嶼島上。鼓浪嶼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爲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在福建省居十佳風景區之首。鼓浪嶼歐陸式建築也是廈門的新人拍婚照的勝地。














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面積1.87平方公里,島上山巒叠翠,峰岩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嶼明麗隽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均爲厦門名景。

日光岩,俗稱「晃岩」,為鼓浪嶼制高點。岩頂可觀鼓浪嶼全島。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字叔藏,又作菽莊。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給日本,其父板橋林家林維源全家遷來鼓浪嶼居住,修建菽莊花園。面積2萬多平方公尺(包括水域)。1951年林爾嘉在台灣病逝後,其夫人將菽莊花園捐獻給廈門市政府。



皓月園園名取自鄭成功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帷」。園中鄭成功石像為1985年建成,高15.7公尺(據說鄭成功本人身高1.57公尺)。傳說有了鄭成功石像後,廈門無颱風災害之虞。 


海底世界於19981月對外開放,展出魚類350多種,一萬多尾,並陳列有世界最大的抹香鯨標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