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處眺望中川土樓群
不同形狀的土樓
富紫樓是永定土樓中唯一的“字形樓”
中川土樓群位於永定縣南部的下洋鎮中川村,距縣城鳳城鎮36公里,也是觀賞客家土樓的好地方。中川行政村包括 6個自然村,均為胡氏宗族,其中中川村(俗稱中坑村)人口最多。中川村四面群山環抱,原是一片草澤地。西元15世紀20年代,中川村的肇居始祖胡鐵緣從現下洋鎮政府所在地遷居到中川開基。數十座大大小小、風格各異、年代不同的土樓,坐落在小溪兩岸,種類有方形、圓形、富字形、府第式……可謂千姿百態。此外,還有數十座土木架構或磚木架構、二三層高的小樓,坐落在大型土樓之間,其中一部份小樓為中西合璧建築。村內所有民居皆依山傍水,或依山就勢建造。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土樓有富紫樓、拱徽樓、弼山樓、馬發樓、貽福堂、雙桂堂、桂樹樓、榮昌樓、榮盛樓、培德樓、南金堂、慶福堂、長盛樓、永盛樓、大壯樓等。
榮盛樓是中川古村中最大的圓形土樓,樓內的大廳裡還有古家具展覽。位於虎豹別墅隔鄰的榮昌樓也是一座圓形土樓,現已改建成土樓博物館,讓人參觀。現存年代最久的方形土樓是弼山樓,建於明景泰年間(西元1450一1456年)。富紫樓是中川村建築設較特別的土樓,它是一座奇妙的長方形土樓,是永定土樓中唯一的“字形樓”。此樓建於清朝雍正年間(1735年),坐北向南,高二層,底層40開間,由T字形的巷道(“天街”)分隔成為北南兩組共5個居住單元。它的面寬21.5米,進深47米,屬土木架構,平面按“富”字圖形佈局。土樓南北各設兩個邊門,樓東隔一條小巷建有一排附屬平房,與主樓周邊的樓房組成“富”字的寶蓋頭。進大門轉過中廳,便看是樓正中有一條俗稱“天街”的小巷,天街盡頭的門樓內由祖堂和左右的房間圍繞小天井組成一個小四合院,為“富”字中的口。天街中段四個門樓相望,進門為四組帶天井的大廳,構成“富”字中的田。寶蓋上的一“點”就是碓房和雜物間,弧形的“寶蓋”住二房人,用一“橫”分隔;“口”字裏住一房人,“田”字裏分隔住四房人,全樓七房子孫分住在不同的“筆畫” 裏,其佈局之奇,架構之妙,可謂巧奪天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