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陝西省西安華山之旅(8) ---- 華山西嶽廟




西嶽廟又稱華岳廟,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城東,華山的北麓,是歷代皇帝祭祀華山的廟宇,同時又是皇帝的行宮。始建於西漢,發之於唐宋,盛之於明清,曆代均有修葺和擴建,現存建築多屬明清遺構。形制、布局和氣勢酷似北京故宮,有“陝西故宮”之美譽。又因其在五個嶽廟中建廟時間最早、佔地面積最大,因此還被稱爲“五嶽第一廟”。

西嶽廟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所建,佔地186畝,坐北朝南,主城南北長498米,有三進院落,城牆高10米,厚7米,四角有角樓。南門為午門,第一進院落有五嶽石;欞星門之後為第二進院落,內有石牌坊和碑樓;金城門內為第三進,內有灝靈殿,為西嶽廟主體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殿後為寢宮。

西嶽廟在 1555 年的大地震中幾乎全毀,1562 年完成重建,及至清代陸續有重修。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嶽廟是華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對華山主峰,以中軸線形式南北貫穿,東西對稱,外城内廓。廟内殿宇森穆,亭榭廊廡點綴,拱橋流水環繞,碑石雕刻林立,蒼松翠柏掩映,神話傳說美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天威咫尺”石牌樓明代萬曆年(15731620)所建。結構爲四柱三開間五樓式。其建築獨具匠心,雕刻手法精湛,采用了圓雕、浮雕、線雕、透雕等各種技法;建築構圖以中國古代象征吉祥如意的禽獸花草爲主,極具高超的藝術價值,是廟内保存最完整,等級最高的一座石碑樓。石碑文化西嶽廟又有“小碑林”之稱。

西嶽廟坐北朝南,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着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禦書樓、萬壽閣。整個建築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西嶽廟建築相當宏偉。五鳳樓建於高台上,高達20多米,登樓望華山,五峰歷歷在目。正殿灝靈殿建築爲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坐落於寬廣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寬7間,進深5間,周圍有回廊,氣勢宏偉,曆代帝王祭祀華山多住於此。殿内懸掛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題“金天昭端”、“仙雲”等匾額。整個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饒有園林之趣。

西嶽廟的建築極爲宏偉。灝靈門即是西嶽廟的山門,其後爲欞星門和大殿,從它的建築形式看來,是經清代改建了的,但枋檀上的彩畫也還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式樣。金城門,在欞星門之後。是一座六椽屋玻璃瓦單檐歇山頂的建築物,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灝欞殿爲玻璃瓦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前有月台,其平面爲“凸”字行,周圍系用條石砌成。因此,使這座建築物的氣魄雄偉壯麗,它是西嶽廟的正殿,曆代帝王到陝西來一定要到這里瞻仰瀏覽。殿内懸掛有康熙、道光、慈禧太後題的“金天昭瑞”、“仙掌凌雲”等幾幅牌匾。月台院前更有八角行的碑亭及四方行重樓式的禦碑樓各兩座,惜殿後寢宮、穿殿及配殿均已盪然無存。

萬壽閣在廟後盡處正對灝靈殿,同治二年(公元1863 年)二月,繼五鳳樓、灝靈殿之後被焚毁,修複後至抗戰前國民黨統治時期又毁於火,今樓閣雖毁,台基仍然完整,所有柱頂石均保留在原地未動,故閣的面闊進深及其回廊和左右對稱的轉藏樓等的平面形狀,均能一目了然。台有踏道,可登台俯瞰廟内或眺望華山諸峰。

西嶽廟内碑刻極多,現存後周“華嶽廟碑”,明重刻“唐玄宗禦制華山碑銘”,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陳摶等唐宋名人有華山的題詩和華山圖。這里還有乾隆禦書“嶽蓮靈澍”石額。

西嶽廟内的碑刻大部分已因年久湮沒,或經地震及兵燹等災害而遭到損毁。現在僅存有後周“華嶽廟碑”、明嘉靖四十年九月重刻“唐玄宗禦制華山碑銘”、宋慶曆丁亥年程琳謁祠題名石刻,李攀龍撰、郭宗昌隸書“大華山記”石幢、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韓愈、陳摶、韓琦等唐、宋以來的名人文士游華山後的題詩,“華山圖”,嘉靖十七年“重修西嶽碑”、“乾隆禦書”嶽蓮靈澍"石額等碑刻,這些都對研究華山和此廟修建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