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時30分,我們在導遊的催促下離開青青草原,前往仁愛鄉,賽德克族的原居地參觀。
賽德克族原居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南豐社區,是當年「霧社事件」和「人止關事件」發生的地方。近年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而聲名大噪。
賽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德克達雅)、Sediq Toda(都達)、Sejiq Truku(德路固)等三語群的族人所組成,主要分佈在台灣本島中部、東部及宜蘭山區,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移居地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及萬榮鄉,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初估賽德克族的人口約八千至一萬人。
賽德克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強烈族群特質的就是「文面文化」,,賽德克男子必需成功獵取敵首凱歸始可文面,女子則要身具純熟的織布能力才能獲得文面的資格,文面是賽德克族人成年與族群的標記,男者表示已具捍衛社稷的能力,女者已具有持家及維護家庭冷暖的織布技能,沒有文面的族人,將難立足於賽德克族的社會。
賽德克族的文面文化,與堅信「靈魂不滅」的Utux(Utux Tmninun)傳說有密切的關係,因賽德克族人深信唯有文面者,死後其靈魂才能回到Utux的身邊。換句話說,男者若要回到Utux(Utux
Tmninun)的身邊就必須要文面,要文面則一定要成功獵首而歸,獵首成功者的手掌必留有血痕(呈血紅色),手掌的血痕是身故後靈魂要回到Utux(Utux Tmninun)身邊無可取代的烙印;女子部分也有相同的意涵,善於織布而取得文面資格的女子,其手掌上會因勤於織布而留有血痕,這手掌上的血色是永不退色的。唯擁有手掌上的血色,在他/她離開人世後,始能通過『Hakaw
Utux/Hako Utux生命之橋(祖靈橋)』守護神的檢視,她/他們的靈魂才能夠安然行過『Hakaw Utux/Hako Utux生命之橋(祖靈橋)』回到的Utux(Utux Tmninun)國度。這是賽德克族的祖訓,也是賽德克族人終生恪遵不逾的訓示。
賽德克族的部落是以Gaya/Waya為主、部落意識為輔之生活系統,所建構的傳統農獵社會型態,Gaya/Waya是賽德克族的律法、是賽德克族的社會規範,該律法與規範是由祖先代代相傳而下的,故亦稱之為祖訓,部落意識則建立在Gaya/Waya的基礎上。
賽德克族雖屬父系社會,但很多現象卻顯示著賽德克族女男平等的平權社會。賽德克族的家庭乃至社會的互動模式中,除較粗重的工作及純男性(如狩獵)性質的庶務以外,幾乎已很難再細分一定屬男性或屬女性的生計工作。在婚姻制度上,賽德克族是堅持一夫一妻制的族律(Gaya/Waya),在族人恪守族律之下,賽德克族的社會杜絕同居、婚外情、未婚生子等違犯祖訓的男女異常關係。
賽德克族婦女與孩子 |
賽德克族勇士 |
賽德克族傳統房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