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南意大利、馬耳他、杜拜、阿布達比之旅 ---- (9)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位於義大利羅馬帕拉蒂尼山與卡比托利歐山(Collis Capitolinus)之間,它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包括一些羅馬最古老與最重要的建築。

羅馬的誕生要追溯自一位天神的後裔公主,與戰神結合,生下一對雙胞胎兄弟,名為羅莫路斯 (Romulus) 和雷莫斯 (Remus),他們還在襁褓之中,就被篡奪王位的叔父拋入了台伯 (Tiber) 河,隨波而去。盛著兩個嬰孩的籃子,載浮載沉,最後停在一棵茂盛的無花果樹下。一頭母狼哺乳他們,使他們得以活命,後來被牧民撫養長大。

公元前 753 年,雙生兄弟的哥哥羅莫路斯 (Romulus) ,在弒殺了他弟弟雷莫斯 (Remus) 之後,於帕拉丁 (Palatine) 山崗上建立了羅馬。流經羅馬城西側及西北的台伯 (Tiber) 河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散布在河流周圍的山崗,則成為各族群的居所;最大的族群伊特拉斯坎族(Etruscan)居於西北邊山崗及谷地,阿爾巴族 (Alba) 居東及東北,而拉丁族 (Latin) 居西南及南,而他們之間的商貨交換中心,於是逐漸發展成為這個城市的「中心」,也正是如今我們稱為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的區塊。

在考古資料上顯示西元前十一到西元前八世紀左右,人們已經在羅馬七山崗中最小的帕拉丁 (Palatine) 下的區域密集地活動。就在西元前八世紀創建羅馬,這個區域成了政治及宗教的中心。這塊被稱為羅馬廣場的區域,就是羅馬播下種子的地點,也是生命的原點,就在帕拉丁 (Palatine) 下,這些建築及廢墟,見證了羅馬共和時期的歷史。

古羅馬市集不僅是古羅馬的發源地及市中心,也是羅馬七座小山丘的共同交集。在西元前羅馬共和時期,這塊看來面積不大的長方形土地,正是羅馬公共場所集中的區域;到了帝國時期,此地更是龐大版圖的權力中心。今天,看著分佈其間殘破的建築遺迹、孤獨挺立的石柱、青苔滿布的石塊,實難想像曾有的繁榮富裕。『Foro Romano』完整呈現西元前後羅馬人公共生活區域的遺址,『Foro』意即『公共廣場』。此地不僅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及市中心,也是七座小山丘的匯集地,更是古時羅馬帝國市民聚集的場所。這裡是古羅馬時期政治經濟及司法的中心,最大的建築是長方形會堂。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重要景點:

安東尼與法斯提娜神殿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方方正正但又極具藝術價值的古羅馬建築,雖然上方已毀損,但仍清晰可見大理石上的文字以及科林斯式柱頭。



聖道 (Via Sacra)
從西元前二世紀興建的神廟、法院、議事院,現在僅剩一些斷壁殘垣。順著當年凱撒帶著軍隊凱旋歸來所走的這條聖路 (Via Sacra),還可以想像著勝利的彩帶與歡呼,花瓣如雨,羅馬的陽光灑在聖道上,令人為之動容。

 



聖道(Via Sacra)的盡頭就是塞維羅皇帝所建的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o』,背後高高聳立的是羅馬市政廳及鐘樓。元老院前一片斷垣殘壁,三根並立的粗大石柱是祭祀衛斯帕西皇帝的神廟遺址,附近的一排石柱則是原農神廟建築所在。



羅馬神殿 (Temple of Romulus)
神殿於公元307年,羅馬大帝馬珊狄稚斯(Maxentius) 為紀念年幼早逝的兒子下令興建神殿。神殿前面有10根柱子環繞。外牆有翼獅裝飾。追溯歷史古老的盾徽文化,起源於羅馬人的鎧甲外及戰袍,帶著具有標識作用的徽章,也被視為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不論在那個時空背景,獅子圖案的使用率都高舉榜首。





臺塔斯凱旋門  (Arco di Tito) 佇立於昔時古羅馬廣場 (Forvm Romanvm) 那條著名的聖道 (Via Sacra) 上,周邊被羅馬七丘之首帕拉丁山 (Mons Palatinvs)、維納斯暨羅馬神廟 (Templvm Veneris et Romae) 和卡斯扥神廟 (Templvm Castorvm) 所圍繞。臺塔斯凱旋門落成於羅馬紀元(建城以來第) 834 (DCCCXXXIIII AVC),也就是西元 81 年。

臺塔斯凱旋門高 15 公尺,寬 13 公尺,深 5 公尺,與 Arco di Settimio Severus 塞維魯斯凱旋門遙遙相對。此單拱的大理石凱旋門,是圖密善 (Domitian) 皇帝為紀念兄長提圖所建的。提圖在公元 70 年征服並摧毀耶路撒冷。

臺塔斯凱旋門上方有對稱,舉旗的勝利之神,兩面拱頂石上分別刻著羅馬女神和代表羅馬人民的神;正面上方一大塊碑刻上用拉丁文寫著「Vespasian Titus 大勝猶太人凱旋而歸」。臺塔斯凱旋門下的大道為 Via Sacra 聖道,貫穿古羅馬廣場,是宗教節日教士行走路線,而凱旋歸來的軍隊必從聖道出發,然後繞行到 Tempio di Giove 朱庇特神廟獻祭。



臺塔斯 (Titvs Flavivs Vespasianvs, AD 39-81) 出身弗拉維氏族,父親是韋斯巴相 (兩人同名),並且曾以凱旋大將軍 (Imperator) 和平民保民官 (Tribunus Plebis) 的經歷出任羅馬帝國皇帝。臺塔斯具備一流的軍事才幹,曾經無情鎮壓猶太行省 (Provincia Ivdaea) 反羅馬的暴亂,三年期間 (AD 70-73) 喪命的猶太人幾乎破百萬,這與凱撒 (Gaivs Ivlivs Caesar, BC 100-44) 在高盧 (Gallia,今法境) 的無情鎮壓相比毫不遜色。

臺塔斯最大的軍事成果乃是攻破耶路撒冷 (Jerusalem) ,經過長達半年努力,投入超過十一個軍團 (Legion) 約七萬人的軍力,臺塔斯在西元70年九月七日完全控制這座聖城,其報復和毀滅的程度非常徹底,這段歷史還鑲在臺塔斯凱旋門 (Arco di Tito) 上,成為以色列史上永恆的傷痛。

路的盡頭就是塞維羅皇帝所建的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o』,背後高高聳立的是羅馬市政廳及鐘樓。這個拱門算是比較完整的,寬 25 公尺,深 10 公尺,高 20 公尺,建於203西元年,又是皇帝登基10年的紀念,因為上面有銘文讚頌兩個兒子,傑塔(Geta)及卡拉卡拉(Caracalla),但是後來卡拉卡拉把傑塔給殺掉,這些讚頌的文字就被抹除,現在還看得到痕跡。拱門上最後寫的是『S.P.Q.R.』, 那是拉丁語『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意思是政府與羅馬人民們 (The Senate and the Roman People)



靠近塞維魯斯拱門 (Arco di Settimio Severo) 樸實完整的磚造建築物是元老院 (Curia) 的所在,羅馬元老議員開會場所, 西元前 680 年由歐斯帝里奧王所建。它是共和時期的議員集會場所,許多擴張領土及防禦羅馬的決定在此作下,並且成為政事角力的地點。著名的「凱撒謀殺事件」不在此地,因為事件當時他正命令此建築及圍地區的重建,實際上那場怵目驚心的謀殺發生在目前稱為「阿雷吉提那凹地」(Largo Argentina) 的龐貝元老院,目前這個地方還有部分殘存留給後人憑弔。

元老院


十二神祉廊柱 (portico of the dei consentes) 原屬於一個庇護12個主要的男神和女神的羅馬萬神殿,該遺址首次在 1834 年被發現,在 1858 年修復並且被重新豎立。羅馬萬神殿由8個開放式的房間所組成,位於十二神祉廊柱 (portico of the dei consentes) 後面。十二神和女神的塑像被以 Jupiter-Juno, Neptune-Minerva, Apollo-Diana, Mars-Venus, Vulcan-Vesta, and Mercury-Ceres 的組合方式,兩個和兩個放在六個房間,該萬神殿是最後一批在羅馬得到恢復的異教徒紀念碑,羅馬在當時比以往任何時候其實是更加基督教化的城市,所以建造者 praetextatus 是其實是一個對異教徒信仰堅定的支持者。

巴拉丁諾山丘皇宮遺址位於巴拉丁諾山丘。巴拉丁諾山丘是羅馬7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曾經是古羅宫殿的所在地。其高40多米,在山頂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鬥獸場根據語源學英語「Palace」一詞,乃源自巴拉丁諾山之皇宮,意大利語的Palazzo及法語的Palais等亦是衍生於此。

那裏有一個大競技場。競技場事實上是一處花園,有附步道和花圃。南端有圓形的遺址,原有廊柱圍繞;中央區域是曲折的步道,可散步或乘轎輿或馬車,東面是寬廣的半圓形空間(exedra),可展望花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