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時40分,我們抵達薩迦寺。
寺內有很多善信,他們的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
薩迦寺分南北兩寺,北寺建於1073年,現已廢;南寺建於1268年,全寺是一組典型的元代城堡建築,主殿外圍築有高大的圍牆,厚2米多,高5米左右,圍牆四隅有碉樓。寺內珍藏着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有元代中央政府給薩迦地方官員的對誥、所璽、冠戴、服飾及宋元以來的件像、法器和瓷器,還有極為珍貴的壁畫等,有“第二敦煌” 之稱。
薩迦寺有四件珍奇的寶物,即貢布古如(由竹青白瓦巴從印度請來的依怙神像膠)、朗結曲丹(由大譯師帕白洛紮瓦修建的佛塔,塔里經常出水,被視為神水)、文殊菩薩像(系薩班的本尊像,據說在像前念七天文殊經就能打開智慧之門)、玉卡姆度母像(八思巴供奉的本尊佛像),四大奇寶中三件是佛像。薩迦寺的鎮寺之寶是當年忽必烈送給八思巴的一個黑木匣子,匣中有一隻碩大的白皮書海螺,寺中僧人視其勝於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開啟木匣,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
薩迦寺所藏經典浩瀚,全寺藏書四萬餘卷,僅大神寶殿後壁的一個木制書架,就長57.2米,高11米,寬1.3米,共有書倉464個,堆集了數以萬計的經卷。
薩迦寺的慧海經山 (藏絰閤) 是三界怙主法王八思巴於公元十三世紀所建,藏書非常豐富,共有800本以金銀、珊瑚、象牙、海螺、黑色礦石墨水以及各種珍貴寶程研成墨汁金汁,在傳統的青藍色和黃色的藏紙上書寫而成的經書,包括珍貴的丹珠爾、甘珠爾和貝葉經,還有上萬卷有關天文、地座、醫藥和文学等方面的藏文經典。
最珍貴的是《布德甲龍》大藏經,這是一部用金粉抄寫的長1.8米,寬1.3米,厚0.67米的經書,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書,它對西藏的宗教、曆史、哲學、文學、農牧業等都有論述。經書的上下木製經夾板鑲有八個鐵環,故稱為《鐵環經書》,要用10人的力量才可抬起。
大經堂面積5700平方米,由40根紅漆巨柱直托殿頂,以中間四根直徑約1.2米的柏樹原木最爲突出。傳說這四根柱子分别爲直徑1.5米、最粗的"甲納色欽嘎那",意爲“元朝皇帝所賜的柱子”;"重蔔噶瓦",意爲“野牦牛送的柱子”;"達蔔噶瓦",意爲“公老虎送的柱子”;“那蔔查雜噶瓦”,意爲“海神送的流血的柱子”。每個柱子都有一個神話故事,這在大殿壁畫上有詳細記載。
薩迦寺的壁畫堪稱一絕,可謂集西藏壁畫之大成。元代壁畫總計有上萬平方米,以薩迦曆代法王畫像和曼陀羅最有特色,僅曼陀羅壁畫就有130多幅。其中尤以八思巴會見忽必烈、薩迦寺建設場面等最爲寶貴。
薩迦寺主體建築,在藏語中叫“拉康欽莫”,意爲大神殿。南北寬84.8米,東西長79.8米,總面積6769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萬名僧人念經。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個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徑有1.5米。當地人給它們起了一些風趣的名字,如最粗的那根叫“加納色欽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民間流傳着“皇帝賜柱”的故事,傳說八思巴興修南寺時,皇帝聽說了,便賜予他這根直徑4尺的柱子,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無法運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薩迦。沒料到,那柱子竟出現在寺北的仲曲河上。這個傳說,被人們講得煞有其事。另外3根粗柱子,分别叫“公老虎送的柱子”、“野牦牛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顧名思義,也都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這幾根柱子頂天立地,沒有一點接縫,據考證來自薩迦縣南邊的陳塘溝谷,屬於喜馬拉雅自然保護區。
大殿内供奉着釋迦三世佛像和薩迦五祖,靈塔殿内還有曆代薩迦法王的靈塔,其中五座爲菩提塔式樣,高8米餘。這薩迦五祖在當地幾乎婦孺皆知,很多人都能說上幾段故事。薩迦教派一度是西藏位居統治地位的教派,其領袖人物都出自昆氏家族。昆氏家族是吐蕃時期的老貴族世家,傳說在赤松德贊時期,昆氏家族的人做過内相。貢喬傑布以後的五位薩迦派領袖被尊崇爲薩迦五祖。
拉康大殿二樓壇城殿内的壇城壁畫是薩迦寺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壁畫,共有63座壇城,最大的壇城畫直徑近三米。
薩迦寺每年都舉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活動,其中規模較大、獨具特色的要算薩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剛神舞法會。薩迦寺夏季神舞在每年藏曆七月進行,冬季社舞曆十一月十十九日開始。神舞表演時,舞者都戴著薩迦寺護法神和各種靈獸面具,神舞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形象地反映了藏傳佛教密宗神舞的滅殺魔鬼的基本內容。每年適逢這兩個法會時,成千上萬的遠近僧俗群眾都要趕到薩迦寺朝拜觀瞻,祈禱神舞能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