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樂山大佛坐落於樂山城東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是一尊依山鑿成、舉世無雙的巨型石刻彌勒坐佛。據資料介紹,樂山大佛是唐玄宗開元初(713年)淩雲寺海通法師為鎮岷江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募集人力、物力而開鑿的一尊摩崖石刻彌勒佛坐像。至貞元十九年(803年)峻工,前後歷時90年。當時還建有13層樓閣覆蓋其上,名大像閣,宋時改稱天寧閣,金碧輝煌,蔚為壯觀。樂山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直徑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中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樂山大佛經歷了千年世事變遷,唐時所建大像閣早已蕩然無存。建國後至今,大佛經過多次大規模修葺,防止了風化,保持了原貌。1982年,樂山大佛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要觀賞大佛雄姿,遊客除了可乘船眺望外,亦可從陸路近距離接觸大佛。遊人要親至大佛身邊和腳下,就近觀賞大佛雄姿,必須經過唐代開鑿的“九曲棧道”。大佛右手一側為古已有之、又經後人整修的“九曲棧道”,小道彎曲,盤旋而下;大佛左側為後人鑿通岩壁,臨江用鋼筋等材料修建的“淩雲棧道”,穿山臨水,曲徑通幽,別具情趣。“淩雲棧道”靠山一側的岩壁上飧刻著張愛萍、馬識途等當代名人的題。
與古代的許多巨大佛像一樣,樂山大佛建成之初,,同時還建有13層的樓閣覆蓋其上,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以後又稱“淩雲閣”、“天寧閣”。這座樓閣在當年可謂是超高野的摩天大樓了。據范成大記載:“為樓十三層,自頭面以及其足。”可惜這座中國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在幾百年後毀於明代末年的戰亂。今天的遊人還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幾十處孔穴,那就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樑柱的地方。另一種可以想到當年盛景的辦法是參照國內類似建築,如敦煌莫高窟第96窟彌勒佛坐像外的大型樓閣----必層樓。當年樂山大佛外覆的樓閣風格應與之相近。敦煌九層樓內坐佛高僅33米,不比樂山大佛樓閣之宏偉,更非常人所可想像。可惜歲月無情,這座與大山齊高的巨型古代 建築已是如夢如幻,成為歷史了。
樂山大佛的著名景點包括淩雲棧道、淩雲寺、蘇園、東坡樓、涪翁碑廊、海師洞、浮玉亭、碑林、摩崖石刻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