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西藏曬大佛賞珠峰之旅 (2) ---- 乘搭飛機往西寧到塔爾寺觀光




825日,由於要乘塔715分的航班往西寧,所以早上430分便要起床。

從北京至西寧約需3個小時的機程。抵達西寧後,當地導遊阿秀花已在機場等候我們。小阿是蒙古人,但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她身材瘦小,樣子精伶可愛。我們辧妥清關手續後,她隨即安排我們到塔爾寺觀光。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海拔只有2000多米,不會令人有高山反應,而且這裡夏天日間温度不超過攝氏28度,是一個避暑勝地。

西寧市區橫陳於湟水流域中最開濶的一段河谷裡,不過,從前富饒的田野,現在已植滿了高樓大廈,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名牌廣告。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連花山,因四周的山形酷似一朵八瓣盛開的蓮花,而位居中間的寺院建築群,恰似蓮花花蕊,所以被佛教界喻為蓮花佛國聖地。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貢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彌勒洲。它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與西藏的沙拉寺、甘丹寺、哲蚌寺、紮什倫布寺,甘肅的拉蔔楞寺,並稱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始建於西元1379,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全寺佔地面積600餘畝,建築面積逾十萬平方米,主體建築52座,殿堂、僧舍9300餘間,鼎盛時期有僧人3600個。寺院建築分佈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佈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宏偉建築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優美,超然神聖。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酥油花是青藏高原獨有的雕塑藝術,它是利用藏民平日食用的犛牛油脂反覆攪拌而成,這種油脂因柔軟細緻、可塑性奇強,是雕塑藝術的最佳原料。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大寺院陳列酥油花雕塑供大眾欣賞。藏區的壁畫大致可分為布面畫、壁面畫與木版畫三類,布面畫優點是易拆卸與保存,數量居塔爾寺之冠。壁面畫顧名思義是在牆上直接作畫彩繪,其中彌勒殿內十六尊圍繞釋迦牟尼佛的明代畫像最為有名,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壁畫。木版畫因保存較不易,所以這樣的畫作塔爾寺並不多。堆繡是採手工將綢緞、棉布堆、貼、繡而成,嚴格來說是屬於唐卡的一種。題材包羅了佛像、佛經與羅漢等故事,塔爾寺的收藏以大經堂典最多。

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四大法會,更會吸引各地信眾前來參與,非常熱鬧。

塔爾寺的由來,還得從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俗稱喇嘛教)創始人宗喀巴說起。相傳宗喀巴於1357藏曆1010日誕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故人們尊稱他宗喀巴。宗喀巴從小聰明過人,3 夏宗寺受近事戒。7歲入夏瓊寺受沙彌戒,在此隨高僧端智仁青學經9年,16歲離開夏瓊寺徒步赴衛藏學法,後來到後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訪高僧名師,刻苦研習法學,29歲在雅隆地區南傑拉康寺受比丘戒。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很深的造詣,並到處去講經講法,在佛教界乃至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他於1401年和1406年分別撰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奠定了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思想基礎。他一生中的著作達170多卷。

宗喀巴離家赴藏一心學法多年,其母香薩阿切思兒心切,讓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髮,意在告訴他老母已白髮蒼蒼,希望他回來一晤。宗喀巴為佛教事業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畫成的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並在信中寫到:若能在我出生地點用10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和我見面一樣。”1379年,其母與眾信徒按宗喀巴的意願,用石片砌成一座蓮聚塔,這便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漢式佛殿,稱彌勒殿。由於先有塔,爾後才有寺,安多地區的漢族群眾便將二者合稱為塔爾寺。

到達塔爾寺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寺前廣場的八寶如意塔,。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於1776年建造的。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之後,我們跟隨導遊小阿到各殿宇參觀。殿宇內禁止拍照。

大金瓦殿,位於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於西元1560年,後於西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後來又在簷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 套獸和銅鈴。底層為硫璃磚牆壁,二層是邊麻牆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寶鏡,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內還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匾額題字為"梵教法幢"。進入大金瓦殿內,迎面矗立著12.5米高的大銀塔,這就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大銀塔以純銀作底座,鍍以黃金,並鑲嵌各種珠寶,裹以數十層白色哈達,以示高貴。塔上有一龕,內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陳放有各式酥油燈盞,銀鼓號角,玉爐金幢。樑枋上佈滿了帷、幡、繡佛、圍帳及布陳天花藻井,層層哈達,琳琅滿目。整個建築莊嚴大方,雄偉壯觀,陽光之下,金光燦爛,光彩奪目。

小金瓦寺又名為護法神殿。初建於明朝崇禎四年(即西元1631年)。寺中回廊陳設野牛、羊、熊、猴等標本。據說,這些走獸標本象徵一切惡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邊有一匹白馬標本,相傳是三世達賴喇嘛從西藏拉薩到青海塔爾寺騎的。三世達賴喇嘛朝拜塔爾寺之後,要去蒙古傳經說道,這匹白馬怎麼也不肯走,於是便留下來,不久,馬不食而死。後人把它當神馬,和家神陳列供奉。

大經堂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是塔爾寺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其建築面積近2千平方米,是擁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經堂,初建于明朝萬曆三十四年,即西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誦經的地方,堂內設有佛團墊,可供千餘喇嘛集體打座誦經。內部陳設非常考究,飾有黃、紅、綠、藍、白五色的幡、幃和各式天花藻井,滿堂林立;還有珍貴的大型堆繡掛佛、刺繡佛;梁簷上繪有藏式風格的圖案花紋,彩畫細膩生動。殿內大柱都由龍鳳彩雲的藏毯包裹,整個經堂五彩繽紛,富麗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傳統藝術、裝有銅制鎦金的金鹿法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寶傘和倒鐘等,把一個單調的草泥平頂打扮得絢麗多彩。遠眺平頂,金碧輝煌,給人以威嚴之感。

小花寺又名祈壽殿,是為七世達速喇嘛念長壽經而建的,故名祈壽殿。它已形成一個小型院落。正面為硫璃磚牆突出的小門,玲瓏別致。院內種有菩提樹,樹葉茂盛,濃蔭蔽日,清潔優雅。殿內塑有釋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層層重疊,佛龕背景,雕木繪金。手工雕飾精湛細緻,是塔爾寺木刻藝術的結晶所在。其外形為二層代簷廊重簷歇山頂、屋頂四角翹起,斗拱精巧明快,猶如一幅優美的木雕畫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