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西藏曬大佛賞珠峰之旅 (13) ---- 哲蚌寺雪頓節曬大佛




829日,今天是全個旅程最辛苦的一天,因為要到哲蚌寺摸黑登山看雪頓節曬大佛。

雪頓節起源於西元11世紀中葉,最早是一種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曆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優酪乳,為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節日最早在哲蚌寺形成,到十七世紀下半葉和十八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旺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賜與金冊、金印,這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 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寺院,給五世達賴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優酪乳,請求摸頂祝福給予長壽、豐收,死後不下地獄的加持。附近的藏劇隊、野犛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慰問,從此,便形成為一個固定節日,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稱為"雪頓節"。這一天,五世達賴要出來看藏戲,一年一換的鐵棒喇嘛也在這一天辦理交接手續。藏戲滲入到雪頓節的初期,是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開始,但範圍仍局限在寺廟內,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故人稱"哲蚌雪頓節"

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雪頓節,是西藏最隆重的節日,千千萬萬的佛教徒從全世界湧向拉薩,以最虔誠的心、一步一個頂禮膜拜,朝聖道至高無上的佛祖。佛教信徒們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畢時家裡的親人帶著優酪乳到山上去迎接他們,在回家的路上人們吃優酪乳、跳舞、唱歌。從17世紀開始,雪頓節定為藏戲節,每年此時,西藏各地的藏戲主要流派會聚在拉薩羅布林卡連續幾天進行表演和比賽,其場面熱鬧非凡。最隆重的曬佛儀式、最歡騰的藏戲表演,還有賽犛牛、歌舞表演。

每年的藏曆六月三十日,作為節日的序幕,在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矚目的儀式。早上8點鐘,哲蚌寺背後的半山腰上,在第一縷曙光的輝映下,伴著凝重、莊嚴的法號聲,一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絲綢織就的巨大釋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顏,數萬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遊客無不雙手合十,頂禮膜拜。


哲蚌寺屬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恆十方尊勝州,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它位於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裡,於西元1416年由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所建,佔地2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從遠處眺望群樓雲叠,節次嶙比,耀金映堊,雄奇壯觀,宛如一座美麗的山城,是西藏格魯派六大寺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曾擁有僧人一萬多,為西藏佛教培育出大批佛學人才。五世達賴未遷入布達拉宮前就住在這裡。寺內收藏的歷史文物、彿教經典等十分豐富。寺內主要建築有六個,包括措欽大殿、甘丹頗章、密宗院、洛賽林院、郭笀院、德陽院。由於寺院白色外牆建築依山而建,從遠處看來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語稱作哲蚌,所以寺院稱作哲蚌寺。

由於寺院白色外牆建築依山而建,從遠處看來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語稱作哲蚌,所以寺院稱作哲蚌寺。


在哲蚌寺的建築群中,措欽大殿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措欽大殿是全寺僧眾聚集一堂舉行法事活動的大經堂,它位於哲蚌寺的中心,佔地面積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鋪廣場,面積200平方米,是哲蚌寺的中心辯經場。登上17級寬廣的石階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經堂規模宏大,有房221間,有柱183根,面積約1800平方米,可以容納7700名僧人誦經,是藏族地區最大的經堂。。其中心升起一層構成面積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經堂雕梁畫棟,依柱是懸幢,幃幔交織,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醒目的鎏金銅像,盞盞長明油燈,顯得十分富麗堂皇。堂內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生動,特別是正中的文殊菩薩及大白傘蓋佛母,高大而精致,佛像的背光、周圍的邊飾和雕獸造型生動,是罕見的精美藝術佳作。

措欽大殿的北面除了供奉的佛像外,依次排立著勘布、活佛、格西、領經師、鐵棒喇嘛等寺院重要人物的席位。整個大殿的中心則是一排排南北向、長約數十米、高約15公分的坐墊,它們的色彩全部與喇嘛的袈裟同色。

措欽大殿供奉的主要佛像是文殊菩薩及大白傘蓋佛母等;後殿正中的佛殿是彌旺拉康,供奉著一尊高兩層的鎦金“彌旺強巴佛”;後殿左側的佛殿是堆松拉康,供奉有“三世佛”、“金剛大力士”、“馬頭明王”等。此外這裏還有三座鎦金寶塔,分別供奉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後殿右側的佛殿供奉著各種佛經;措欽大殿的西側是“龍崩康”,全部供奉靈塔。從南開始的前兩座塔被稱為“龍崩神塔”。另有三座銀塔,北面是四世喇嘛的靈塔,中間一座是三世喇嘛的靈塔,南面是第司赤列嘉措的靈塔。

措欽大殿的二樓分為東、南兩部分。南廳是原哲蚌寺總管拉基勘布的辦公室,現在是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的辦公室;東廳是甘珠拉康,供奉有大量的珍貴經書,其中有明朝末年雲南穆天王為祈禱太平捐資,用金汁抄寫的全部甘珠爾大藏經,共114部;康熙時的木刻版藏文大藏經以及許多貝葉經等。

措欽大殿的三樓有兩個重要的佛殿,一是祖師殿藏經閣和強巴通真佛殿。強巴通真佛殿的門前懸掛著“穆隆元善”的金字匾額,為清代道光時期的駐藏大臣琦善於1846年所獻;殿內供奉著鎦金強巴通真佛巨像,據說是未來佛彌勒8歲時的等身像;該段還供奉有一個鎮寺寶物,它就是一個白色海螺,相傳它是宗喀巴在廊巴山上發現的,後來贈送給了曲傑.紮西班丹,以鼓勵他興建哲蚌寺,為此僧俗群眾都視它為弘揚佛法的鎮寺法寶。
 
強巴佛


措欽大殿的四樓正中主殿是覺拉康,主要供奉有釋迦牟尼說法像,它的兩旁還有13座銀塔;四樓的側殿是羅漢堂,供奉有佛教的歷代祖師和羅漢等神像以及哲蚌寺一些主要大活的報身像。
在措欽大殿的背後,有哲蚌寺創建者降央曲傑.紮西班丹最初修慣用的僅能容納一人的秘室,其中有自然成就的文殊菩薩像。據說該大師以參修為本,故得無比之悟證。因為得到了神和上師的加持,此修習秘室遂成為無比之聖地。




我們抵達哲蚌寺的時候,天還未亮,但在寺院四周已擠滿觀看曬大佛的人群,有年青人、長者、弱能人士和一家大小。







祈福石


由於人太多,所以政府以單流和分流控制人潮。我們擠在山腳的人群中等候分批上山,其間有些藏族青年故意推撞,令我們差點趺倒,幸好導遊加措不斷用身體守護着我們,不然,如果不幸跌在地上,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在山下等了差不多二個小時,終於可以登山。我們被人潮推着向前走,幾經艱辛,終於抵達山上的觀景台,但已過了展佛儀式的時間,佛像已平放在山上,讓信眾膜拜。











我們怱怱拍了一些照片後便跟着人潮下山。約二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抵達山腳。我們共花了五個多小時完成整個參觀曬大佛的過程,其間要不停跟着人潮往前走,不能喝水,吃東西和上厠所,辛苦極了。但能夠感受到藏族信眾對宗教的虔誠和狂熱,也是一種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