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巴爾幹半島(Balkan) 之旅 (93) ----斯洛文尼亞(Slovenia) 盧比安娜 (Ljubljana) Prešeren Square




早餐後,我們前往盧比安娜 (Ljubljana) 市內觀光。

盧比安娜 (Ljubljana) 是斯洛文尼亞的首都、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該市是中央政府、國會和總統的駐地。它是斯洛文尼亞的一個最大城市,亦是歷史悠久卻迷你的城市。面積約170平方公里,人口28萬。市中心整體沒有太大特色,還是一般的歐式建築。

盧比安納地處阿爾卑斯山山麓的河谷盆地,風景宜人。城市的建築氛圍明顯受到了來自奧地利和義大利的強烈影響,位於河畔的市中心地帶,到處可見巴洛克式、新藝術或新古典風格建築,河流蜿蜒流經城市、城堡雄據山丘,小城之美讓人驚豔。

比雪倫廣場(Prešernov trg / Prešeren Square)是這座城市最有名的廣場,許多景點都以它為中心,環繞在周圍,因此也稱它為「中央廣場」。

廣場上擺放了法蘭西‧比雪倫(France Prešeren)的雕像,廣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座雕像是雕塑家Ivan Zajc的傑作。

法蘭西‧比雪倫(France Prešeren)是斯洛文尼亞最偉大的詩人,斯洛文尼亞的國歌便是他的詩作。這位詩人對於該國意義重大,《十四行詩集》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每一首詩的最後一句就是下一首詩的第一句,描述感情路上遇到的挫折。在法蘭西‧比雪倫的雕像後方有一位長髮飄逸、手執桂冠的女性,她就掌管文學藝術的希臘女神繆斯,而繆斯正是為他帶來靈感,創作出流芳後世作品的尤莉亞·普利米奇(Julija Primic)。

比雪倫與尤莉亞在一座教堂相遇,而後他再也無法忘懷這位讓他驚為天人的女性,可惜尤莉亞早已許配他人,也因此這段感情無疾而終。設計這座雕像的雕刻家Ivan Zajec讓比雪倫的眼神凝望著遠方尤莉亞的家,日日飽受著思念之苦。而後尤莉亞家的外牆上也有另一座尤莉亞向窗外凝望的雕像,與比雪倫的雕像遠遠相望,可惜事實上尤莉亞卻從未回應他的感情。






廣場四周的建築物皆赫赫有名,別具特色。









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標是方濟各教堂(Frančiškanska cerkev)。方濟各教堂全名為「方濟各聖母報喜教堂」(Frančiškanska cerkev Marijinega oznanjenja / Franciscan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隸屬盧比安娜聖母報喜教堂的教區教堂,紅色的外牆是方濟各會的象徵。

教堂建於1646年,於1660年完工,地震後重建,1993年曾整修。教堂內部並不大,為典型的巴西利卡布局,僅有一中殿及兩條側道,內部天花板的壁畫為二十世紀斯洛維尼亞印象派畫家馬捷‧斯特恩(Matej Sterne)之作,原本的壁畫在1895年大地震化為虛有。教堂的主祭壇為巴洛克風格,很義大利的作品,設計者正是十七、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雕刻家弗朗西斯科‧羅巴(Francesco Robba),他最有名的作品也在盧比安娜,只要過了三重橋,沿著斯翠卡街(Stritarjeva ulica)走就可以見到以他的姓命名的「羅巴噴泉」(Robbov vodnjak)。

方濟各教堂巴洛克風格的立面,雖然算不上複雜華麗,不過紅白相間的色調,以及高聳的鐘樓,使它成為盧比安娜著名的景點之一。





比雪倫廣場的中心點,青石板路有圓形放射性圖案,左後方那楝梯形頂建築物是Hauptman House,建於1873年,是少數在經歷1895年大地震後仍能保存良好的建築。後來被一個畫商Adolf Hauptman 買下,在1904年重建時使用了當時盛行的維也納新藝術風格,外牆用綠色、藍色及紅色陶瓷磚砌成幾何圖形。

 

 



廣場上有座可愛的模型,是盧比安娜的縮小版,1991年盧比安娜都市研究所安置在此。這座模型做得非常逼真,無論是建築物的外型,還是街道的寬度,在我們把盧比安娜走了一圈之後,發現吻合率百分百!


廣場附近一帶被列為行人徒步區,禁止任何的車輛進入,不過卻有例外,就是這一輛白色的觀光小火車。觀光小火車的行駛路線為比雪倫廣場至盧比安娜城堡,不想辛苦爬上山的觀光客們,花個幾歐元就可以可以乘坐小火車逛舊市區,還可以省下爬上城堡的力氣,真是一舉兩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