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Balkan) 之旅 (32)
午餐後,我們驅車前往奧赫里德 (Ohrid) 。
奧赫里德 (Ohrid) 是位於馬其頓西南部,奧赫里德湖東岸的一座依湖而建的山城。靠近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的邊界。奧赫里德人口大約有4.2萬人,為馬其頓第八大城市。於972—1018年間,此城曾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因此奧赫里德市內擁有豐富的古跡景點。在1980年,奧赫里德和奧赫里德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
我們於下午4時20分抵達奧赫里德 (Ohrid) ,但遇上天陰下雨,由於觀光時間不多,我們只好冒雨登山。從高處遠眺雨中湖畔景色,別有美態。
奧赫里德有巴爾幹半島的美譽,在昔拜占庭時期,城內的教堂達到365座。據說耶穌的12門徒曾路經此地,而聖保羅更曾在這裏傳教。
來到奧赫里德小城觀光,當然不會錯過前往參觀各式教堂。在昔日365間教堂遺址中,能保存至今的,只有23座,但這些教堂建築,卻成為了奧赫里德風景明信片上的標誌。
在這23座教堂當中,建於11世紀的聖索菲亞教堂(St Sofia Church) 最為著名,它也是奧赫里德唯一的天主教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從11世紀到18世紀一直是馬其頓整個地區的重要教堂,教堂內的壁畫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這些壁畫向人們述說著早已逝去的那個時代的情況。
聖索菲亞教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中的一部分,受到保護。以前,這是奧里赫德大主教的教區,但是就像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和薩洛尼卡那樣,在於鄂圖曼帝國入侵時期都被曾改建成了清真寺。
Sveti
jovan教堂,這間炫目的教堂建於13世紀,建於湖畔的峭壁上,就在一條木板路的盡頭。它是馬其頓結構最豔麗的教堂。教堂隱約倒映在湛藍的湖水中,景色幽雅,怪不得中世紀以來,修道士們喜歡在這裡做靈修。
聖克萊門(Sveti Kliment)教堂/聖潘特萊蒙教堂(St Pantheleimon Church) 座落Plaošnik考古遺址,原是一座修道院,中世紀巴爾幹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亦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斯拉夫語大學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9世紀。聖徒克萊門(Clement)於西元916年逝世後,就埋葬在這裡。
聖克萊門(Saint Clement) 是Saint Cyril及Saint
Methodius的門徒,他被認為是聖潘特萊蒙教堂的建造者,他亦是引入斯拉夫語作為教導學生的人。據說當年他受保加利亞國王鮑里斯一世(Boris I of Bulgaria) 的邀請,到奧赫里德重建一座古老的教堂 。聖克萊門覺得原本的教堂太細,於是他在原址興建一座較大和較新的教堂,以取代原有的教堂,他亦把聖潘捷列伊蒙(Saint Panteleimon)指定為守護神 。
在15世紀,鄂圖曼土耳其人把修道院改為清真寺 ,但允許復修毀壞的教堂和修道院。教堂和修道院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再次毀壞。
修道院在1943年由Dimche KOCO教授進行挖掘。復修及重建工程開始於2000年12月8日,至2002年12月8日完成。大部分聖克萊門(Saint Clement)的文物歸還給教堂。
2007年10月10日,考古學家發現了約2383威尼斯硬幣,這證明了奧里赫德和威尼斯有商業交易。
奧里赫德劇院(Ohrid Theater)約建於公元一世紀,希臘文化晚期或者是建於羅馬統治伊始時期,是馬其頓現存的唯一一座古希臘劇場。這個劇院能容納數千名觀眾,是古羅馬角鬥士血腥的競技場。古時的一條古羅馬道路經過這裡。它從羅馬開始,經過奧赫里德和薩洛尼基,終點在君士坦丁堡。羅馬征服者使劇院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劇場重新成為一座表演場地。
當我漫步於奧赫里德古老城區的鵝卵石的街道時,兩旁儘是充滿著歷史痕跡的房子,我彷如飛越時空,回到中世紀。凝望那座在山丘上,建於10世紀時的「古老城堡」,正昂然地俯瞰著整個奥赫里德湖。它没有經過人工的雕琢痕跡,有的只是壯麗的角塔,與魁偉的城樓相伴左右。雖然,驟眼看上去,感到有點兒凋零古舊,但可以想像得到,在當時的盛況下,城堡是如何的堂皇壯觀。
山腳的商業街,兩旁有餐廳,售賣旅遊紀念品和傳統手工藝品的商店,也有一間賭場。可能是下雨的原因,遊人稀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