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阿爾卑斯山德意之旅(31) ---- 茵斯布魯克(Innsbruck)




參觀完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我們前往茵斯布魯克(Innsbruck)

茵斯布魯克(Innsbruck)是奧地利蒂羅爾州的首府,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意為“茵河”上的橋。它北臨德國 ,南臨義大利 ,西面通往瑞士 ,東面通往首都維也納 ,地處布雷根茨-維也納東西向谷地及經布倫納山口南北要道,這是一個位於中歐十字路口的城市。該市建立於1239年,1363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繫管轄;在14201665年間這裡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間(14901519),茵斯布魯克成為歐洲藝術和文化的中心。 巴伐利亞對這片土地垂涎三尺,儘管蒂羅爾州在1809年的解放戰爭中進行了成功的抵禦,茵斯布魯克仍然落入了巴伐利亞人之手;直至1814年維也納會議期間,因斯布魯克才重新回到奧地利的懷抱,成為蒂羅爾州的首府。茵斯布魯克仍然保持著中世紀城市的容貌,在狹窄的小街上,哥德式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這座小山城是著名的滑雪勝地,曾經於1964129日至29日和197624日至15日舉辦奧林匹克冬季奧運會;2012113日至122日又在此舉行第一屆冬季青年奧運會。如今,茵斯布魯克是一座大學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工業非常發達,並且經常舉辦展覽會。因為北面被山脈遮擋,所以氣候宜人,又成為國際旅遊勝地。

茵斯布魯克市區分佈在茵河(Inn)兩岸,多古老建築的街道。 東阿爾卑斯山雪峰交相輝映,市南91米高的橋樑極為壯麗,名勝古蹟有菲爾施滕堡(內有覆以鎦金銅瓦的陽台)、霍夫城堡 (17541770年建)、宮廷教堂(15531556年建)、 斐迪南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等。 旅遊業發達。 著名的金頂屋、霍夫城堡和宮廷教堂,巴洛克式的宮殿和凱旋門為瑪麗亞·特雷西亞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茵斯布魯克是個迷人的小鎮,它的觀光客居奧地利之冠。 茵斯布魯克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奧匈帝國及後來奧地利帝國的皇族)的主要住所,也可以說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權力與版圖開始走向顛峰的地方。 因此,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很多昔日皇親貴戚留下來的宮殿、墓地與建築群,茵斯布魯克最早的部落形成於靠近席爾河及茵河匯流處。 邁希米連大帝在位時所蓋的黃金屋頂 ,也成為茵斯布魯克的著名象徵。

抵達茵斯布魯克後,我們到市內遊覽。

街頭藝人









我們參觀了黃金屋頂(Godenes Dachl),聖雅各大教堂(Dom zu St. Jakob) ,凱旋門和安娜柱(Annasaule)等景點。

黃金屋頂是茵斯布魯克的標誌建築。從前被稱為「新王宮」,「空口袋」公爵Friedel1420年將其住所搬到茵斯布魯克,並在此建造王宮。金光閃閃的房子建造起源十分有趣,當時的Friedel公爵,為了讓人民停止對他的輕視譏笑,於是想出以金色磁磚冒充是黃金打造來砌出屋頂。但真正完成以金鋪頂的卻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

14941496年間,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新婚之際,委任尼克拉斯將從前破舊的雕樓改建成有哥德式穹隆的宮廷包廂,以便在這裏觀賞廣場上的比賽和戲劇表演。2層的雕樓有16公尺寬,僅屋頂就3.7公尺高,整個牆面及陽台雕樑畫棟裝飾非常講究。陽台屋頂上的銅板貼上2657片金箔,簷角邊緣飾有動物圖案的雕飾花紋,廊柱表面圍滿了浮雕:其中有馬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和皇后的雕像。正面下端雕著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紋章:雙頭鷹和國王雄鷹,布林艮德和米蘭的紋章,側面還有施泰爾馬克和蒂羅爾的紋章。壁畫上描述兩名肩扛帝國大旗和蒂羅爾旗的衛士。這幅作品的真跡珍藏在蒂羅爾州博物館。金屋頂裡面現在改成了馬西米利安一世的展覽館。


聖雅各大教堂(Dom zu St. Jakob)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717年~1724年。大教堂內聖壇邊懸掛著克拉納赫的著名畫作《聖母瑪利亞施捨》的畫像。 天花板上的濕壁畫和石膏花飾出自阿薩姆兄弟之手。 教堂的塔樓中懸掛著因斯布魯克的和平組鐘。 馬克西米利安三世大公爵的墓碑是由卡斯帕·格拉斯於1620年製作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大教堂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進行修復,於1993年重新開放。







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Maria Theresien Straße)是老城精華區,兩旁盡是裝飾華美的巴洛克、洛可可古典建築,相當美侖美奐。著名的安娜柱(Annasaule) 和凱旋門(Triumphpforte) 就在這條街上。


安娜柱(Annasaule) 位於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Maria Theresien Straße)中間,高13米,建於1703年,為慶祝人民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順利打敗巴伐利亞民族而設立。這根柱子建於1703726日,正值聖母瑪利亞之母聖安娜的誕辰日,紀念柱因此得名。安娜柱是根紅色大理石的柱子,柱頭採用古希臘科林特式風格,柱頭上是尊聖母瑪利亞像,她神色凝重地眺望遠方的雪山。在安娜柱基座上還可以見到蒂羅爾的保護神和其他聖人雕像。


凱旋門(Triumphpforte) 位於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Maria Theresien Straße) 盡頭,
1765年建成,它象徵瑪利亞‧特蕾西亞女皇的全盛時期。羅馬式凱旋門又稱「悲喜門」,門的兩面刻的是一喜一悲的故事:一面雕刻當年皇子迎娶西班牙公主喜悅的盛況,另一面則雕刻當天婚宴時父皇暴斃的哀痛。一場婚宴變成瞬間悲喜的交錯。女皇原本為兒子結婚喜悅而築的凱旋門,蒙上的死亡傷悲的陰影。

在南面我們看到的是結婚時歡樂的畫面,可以看到有金色雕塑點綴,北面卻是喪禮的浮雕,一個凱旋門,南北故事大不同。

從凱旋門可遠眺冬季滑雪場。


黑柏林屋(Helblinghaus)位於黃金屋頂的左前方,宅邸立面裝飾非常華麗,18世紀時重新改裝成洛可可風格。洛可可式建築是指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纖巧華麗的房屋裝飾方法。1725年,約翰‧菲舍爾買下這幢房屋,並添加三角簷飾,在樓房的挑樓和立面裝飾石膏花飾,花飾由天使、花卉、貝殼等各種巴洛克風格元素。經過1980年維修復原後,成為老城中市民階層富麗堂皇建築的典型代表。


在建於1358年的市政廳內,有一座修築於14421450年的城市塔樓(Stadtturm),塔高57公尺,原是瞭望塔,塔樓上還曾設牢房。1560年重建後,用小圓頂代替尖頂,撤銷了監獄和瞭望的功用。塔樓33公尺處有迴廊,可從這裏飽覽茵斯布魯克市的全景及四周環繞的山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