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萊湖位於撣邦首府東枝市 (Taunggi) 西南30公里處,湖長22.5公里,東西寬6.5公里,平均水深不到2米,三面環山,湖面非常寬闊,湖水的顏色隨天氣變化。在茵萊湖上,當地人為了謀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泥,造成浮島,這些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人們在大浮島上開出一塊塊細長的條田,種植瓜果菜蔬或糧食,這些浮島可以隨湖水的漲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樣劃來劃去,島上的菜蔬既不會因湖水暴漲而淹沒,也不怕乾旱無雨而乾枯。居民也在浮島上蓋房子,建村莊,搭橋樑。
湖上的居民往來的交通工具為小船,而他們划船用的工具是以兩只腳來代替的,不論男人、女人及小孩站在船尾,靠手中支撐竹竿的力量,再用左腳支撐身體用右腳勾住槳來划船,如同在路上行走自如,這項絕技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已成了茵萊湖的獨特標誌。
茵萊湖沿岸一帶主要是茵達族聚居地,。“茵達”緬語的意思是“居住在湖上的人”。據說茵達族原是緬甸東南部丹都沙林沿海地區的土瓦漁民。在蒲甘王朝第曰代王阿隆悉都禦令下遷移至此。茵達族歷來是男的耕田、捕魚,女的紡紗、織布。多數人家有紡車和織機,手工紡織業發達。
茵萊湖還住有一支奇特的長頸族長頸族,女孩子以脖長為美,脖子上套著一個個閃閃發光的銅圈,而長頸族居住的村寨,充滿著神秘的氣氛,她們從五、六歲起,就開始在脖子上一年套一個銅圈,使自己的脖子拉長,最長的達到70釐米。對長頸族來說,她們除了戴頸環增長頸項,也在頸環上裝飾銀鏈、硬幣,據說那是美麗、財富和地位的象徵;由於許多年輕一輩的人,漸漸不願意自小戴上銅環,因此現今長頸族在緬甸剩下約200人。
是否那些頸圈帶上就不能脫下來?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9/2013 08:04:41]我猜是的。她們從小戴頸圈可能不是為了美麗,而是為了賺錢糊口,因為那兒已成了遊客觀光區!
魔鈴!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30/2013 08:39:02]Good Mornin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