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距成都348公里,總人口五萬八千人,其中藏族人佔全縣總人數之百分之五十七。丹巴是嘉絨藏族地區古碉樓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方,據說在明代至清中葉全盛時期,有近萬座碉樓,因此有「千碉之國」的美譽。
丹巴風光如畫,除了有高聳的碉樓外,也有很多迷人的村寨,交相輝映。秀麗的丹巴山水,養育出一代又一代千嬌百媚的佳麗,因此,丹巴又稱為「美人谷」。丹巴為何多美女,有很多傳說。相傳公元1227年蒙古大軍打敗了西夏王朝,西夏王族帶一些妃嬪逃難至今丹巴一帶,定居下來,因而丹巴的美女個個都擁有西夏王妃的高貴氣質,清麗脫俗,秀美動人。亦有另一種傳說,在吐蕃以前,康巴大地有一個有名的東女國。這是一個以女性為王權世襲的國度。當時的國王名蘇毗,非常美麗。男子在這個國度裏沒有地位,不能執掌大權,只可幹粗活。據載蘇毗國王來自丹巴。當時的東女國南與白狼羌相鄰,東與黨史項羌相接,東南則與雅州相交,大致地域包括今西藏昌都東部、四川阿壩州西部和甘孜州大部。由於此國以女性主導,掌管決策權,因此可以推行優生優育,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俊男美女了。東女國人在十一月過春節,古書上還說,要在十一、十二這兩天舉行驅邪活動;而嘉絨藏族的新年也是在農曆十一月的十二和十三日,因此,這個傳說較為可信。巴底鄉可稱為丹巴美人谷最原始的所在地,距丹巴縣城26公里,一條山谷上行十餘公里的邛山村中,邛山村分一村、二村、三村等,各村寨由無數漂亮的藏寨相連而成,整個山谷非常寧靜優美,宛如走進童話世界。如果要一睹丹巴美人的綽約風姿,就要往丹巴走一走了。
丹巴縣境內15個鄉鎮地區,到處都有碉樓,現存的碉樓仍有562座。碉樓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藏、羌地區,核心為西藏的山南地區、四川的嘉絨地區和岷江上的羌族居住地,其數量之巨首推嘉絨,而嘉絨之巨則以丹巴為勝。因此丹巴是名符其實的「千碉之國」。梭坡鄉是碉樓最集中的地區,現今仍有175座碉樓。到梭坡參觀古碉樓群,需乘小汽車過橋。
據說丹巴古碉群始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的丹巴人為了守護士地,防止外人入侵,於是以山石、泥、麻筋、木等原始建築材料,建成一座座戰鬥居住兩用的碉樓。碉樓非常堅固,有很高的攻防作用。清乾隆年間,朝廷曾二次出兵大小金川,以征討欲擴張勢力的土司,雖然最終獲勝,但也損兵折將,傷亡重。究其原因,除了戰略失誤外,嘉絨人的驍勇善戰,加上大小金川的地勢險要及碉樓堅固,難於在瞬間攻陷,是其主因。
碉樓分為家碉及寨碉兩種。家碉以一人家為單位修建的碉,建於自家的房前屋後,或者與住房連為一體,一般不會太高,主要用作儲物室。寨碉則以部落或村寨為單位修建的碉,主要用作保衛整個部落或村寨,所以建築比較高大。
丹巴的碉樓一般有四角、但五角、六角、八角、甚至十三角也有,高度也從10米、20米至30米、35米不等,碉樓外牆光滑,角如刀鋒,巍然屹立,猶如一位大將軍,守衛疆土。碉角越多,工藝就越考究,難度也更高,十三角碉樓是碉樓中的極品,就像「十三」這個數目字,對於西方人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但對嘉絨藏族人則是一個極數,它代表着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具有神聖的宗教內涵。嘉絨地區曾有一種叫「十三戰神舞」的民間舞蹈,這「十三戰神」就是嘉絨的守護神,人們用舞蹈的形式來祭祀,也可以通過修建十三角碉樓來表示崇奉。據傳十三角碉樓在整個藏羌地區僅建了三座,丹巴境內就佔了2座,一座在蒲角頂,另一座在長納山頂。歲月滄桑,三座十三角碉樓,有二座而毀,殘存的十三角碉樓只可以在蒲角頂看見,但此碉樓有部分已塌毀,可能日後再也看不見十三角碉樓了。
從前可乘小型四驅車到梭坡碉樓景區參觀,現在只可以在觀景台遠眺了!
遠眺也有好處、就是不用行到腳軟。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1/2012 13:25:45]但近觀可以看清楚一點。
嘩!山上一碌碌的,好似外星人基地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9/2012 09:09:42]係呀!以前導遊會帶我們參觀,但現在只譞我們到觀景台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