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川西大環遊 (10) ---- 瀘定橋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始建於清康熙44(1705),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紅4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達120公里,並在529日凌晨6時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紀錄,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19568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長征經過的革命遺址。196134日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77日重新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紅軍長征中搶奪鐵索橋戰役紀念地。

瀘定橋所在的地區,是四川通往西康、西藏地區的交通要道,來往的商旅甚多。在未建橋之前,人們大都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但因為水流湍急,過河十分不易。為了加強與康藏地區的聯繫,清政府決定在河谷狹窄、地勢低平、水流較緩的瀘定城西建造懸索橋樑。瀘定橋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動工,次年竣工。因為是康熙帝御批建造的,因此它又叫做「皇橋」,而民間則稱之為「鐵索橋」。橋建成後,為保證安全,每天僅允許定時通行並限制同時過橋的人數。

瀘定橋是一座懸索橋,跨度為101.6米,寬度為2.8米,底部距離枯水時的水面約14.5米。橋由13條鐵索組成,其中9條為底索,索間距離33厘米,上鋪橫木板,橫木板上再鋪八道縱木板作為橋面。另外4條鐵索則作為行人的扶欄。鐵索每根長127.45米,重約2.5噸,有碗口粗細,由800-900個扁環扣鏈而成。






橋的兩岸有橋台,高20米,上為梯形,下為方形,用條石砌築而成。兩個橋台的後面各開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鐵鑄就的地龍樁7根或8根,與橋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龍樁下面再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每根重1800斤。瀘定橋的鐵索就固定在這些臥龍樁上,由橋台和橋樁的重力來共同承受橋的拉力,堅固無比。兩岸的橋台上都建有橋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蝕落井,也是官府徵收過橋稅費的場所。東橋亭內有康熙「御製瀘定橋碑」,記述造橋的始末,西面有康熙親自書寫的「瀘定橋」三字碑。東橋亭背後還有觀音閣,登臨其上可俯瞰整個瀘定城。




1950年,瀘定城以北新建了川藏公路鋼索懸橋,瀘定橋已不再承擔交通要道的作用。1977年整個橋樑進行了重修,岸上還建造了陳列紅軍史跡的展示館等。





參觀瀘定橋的遊客川流不息,很多遊客還喜愛穿上解放軍服,在橋上拍照留念。



遊覽完瀘定橋,我們前往康定,下榻情歌大酒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