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臨賀故城



臨賀故城位于廣西賀州市賀街鎮,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廣西四大古城中唯一的一座保存較完好的歷史古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現該城共有三個城址,最早的城址位于大鴨村,稱舊縣城址。

大鴨村城址建於西漢早期,長方形,版築土城垣,南垣中部有缺口為城門,東、西垣外有寬10米、深2米的護城壕。洲尾坡址是西漢晚期縣坡新址,現四周殘存版築土城垣,縱橫約1000米。河西城址是東漢時由洲尾遷此的新縣城址,略呈長方形,版築夯土牆,高36米,寬2325米,東、南、西垣分別長840879569米,北垣西段已毀,東段殘存280米,城外有東漢護城河,五代時將西、北城牆內縮90餘米,重新夯築土城牆630米,南宋時包砌青。在宋代臨賀城又稱主城,利用東漢、五代城垣,用青磚包砌,城上築城垛,四面辟門並建敵樓,周圍開護城河,元、明、清沿用宋臨賀城。清同治、光緒年間(西元18621908年)和民國初均有修葺。清中葉以後形成河東故城,內有石板街、民居街巷及粵東會館、文廟、魁星樓、八聖廟、觀音樓等。

臨賀故城內部分房屋已重建,有部分建築殘破失修,如城隍廟和陳王廟,但仍有一些建築仍保存完好,如莫氏宗祠、劉氏宗祠、部分河西城址主城城牆、魁星塔等。


















賀街鎮上有一桂花井,是臨賀故城河西城址內唯一的一口公用井,因井水香冽甘醇,香如桂花,故名“桂花井”。“桂水噴香” 是臨賀故城八景之一。桂花井是一個圓形豎井,井壁由弧形青石塊和青磚砌成,井深10米。始建於明代天啓年間,清代乾隆年間曾重修。井圈由整塊青石鑿制而成,高54厘米,外口直徑94厘米,內口直徑65厘米。由于年深日久,井邊護欄石圈被汲水繩索拉成道道四、五寸深的痕跡,恰似一朵溢香怒放的蓮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