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印洲塘覽勝(一)黃竹角嘴

炎炎夏日,乘船出海,暢泳綠波,是最佳的消暑活動。印洲塘風光如畫,是熱門的水上旅遊景點。據說當年英女皇訪港,船隻也是停泊在這裏。




印洲塘位於船灣郊野公園的東北岸,於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正式成為印洲塘海岸公園,海岸公園由兩部分所組成,分別共佔海域面積約六百八十公頃。位於印洲塘的部份西鄰陸地的海岸線,東接往灣洲,另一部份則為荔枝窩對開的內灣,其陸上界線均隨岸邊的高潮線劃分。




我們在上午930分從沙田大學站的碼頭乘船出發,目的地是紅石門和往灣洲。開船後,從海中遠眺,整個馬山盡收眼底。




船行約10分鐘,便看見船灣淡水湖的大壩。

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二大的水塘,亦是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塘,位於八仙嶺及船灣郊野公園,水塘的龐大興建工程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項目,工程師把海灣用堤壩攔起,將海水抽出,然後注入淡水。

建築工程於一九六零年展開,並於一九六八年建成,當時容量達一億七千萬立方米。其後於一九七零年開始進行堤壩加高工程,並於一九七三年完成後,水塘容量增至二億三千萬立方米。船灣淡水湖的堤壩長約二公里,用沙和碎石分層堆砌而成。

在古時淡水湖位置曾是馳名盛產珍珠的地方,後來因不停採摘而減少產量。現在的淡水湖是一個天然養魚塘,湖中繁殖了多種魚類。


再往前行便是水警在吐露港所設的海上防線基地,據說因為海上走私猖獗,所以用彩色的浮桶連成線以縮窄海面的範圍,防止走私。




吐露港原名大埔海,港英當局在正式接管新界以前,於1899324日派警察司梅亨利(Francis Henry May)在大埔修建警署,遭到當地群眾反對。47日梅亨利赴大埔檢視警署席棚修建情況時,又被當地百姓圍攻。港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聞訊即派兵200名去鎮壓,但寡不敵眾。415日,卜力再派警察25人和香港防衛軍一連馳援,分兩路強行開進大埔,早已守衛在這裡的中國軍民1200多人向英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英軍傷亡慘重,梅亨利被困在一土坡上。16日,卜力再派英艦「名譽」號載運正規軍一批駛向大埔東南的吐露港,發炮轟擊,掩護步兵登陸,圍解,英軍佔領大埔附近山頭。


其後,增援的英軍與新界鄉民先戰於大埔,再戰於林村,最後攻陷了吉慶圍,新界自此落入英人之手。自從大埔海被英國人佔領後,即改名吐露港(Tolo Harbour),沿用至今。






經過吐露港水警海上防線後,便看是擁有香港最古老岩石群的黃竹角嘴,據說島上最古老的岩石已有4億歲。黃竹角嘴位於赤門海峽與黃竹海之間,約在4億年年,積聚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積物形成沉積岩。




鬼手岩是是黃竹角嘴島上最著名的景點。

它立於岸邊,頂部有很多坑紋,形狀如手指,看起來就像魔鬼的拳頭拔地而出。當砂岩岩層受橫向壓力影響,產生褶曲作用,致使原本橫積的沉積岩的層理壓至垂直。岩石凸起的部分易受風化與侵蝕,逐漸剝落。風化及侵蝕作用則集中於砂岩中較弱的層理發生,造成裂隙,形成鬼手岩上的「手指」。同時,海浪不斷地切割岩石下方,使其形成狹窄的手腕。




                        這塊岩石也像鬼爪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